APP下载

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浅探

2014-08-07罗国强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竞争性数学知识创设

罗国强

摘要: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终究要用以解决生活问题,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47-01美国著名数学家合尔斯认为,数学问题的心脏是"问题",而不是那些定义、定理、公式、方法、证明等内容。问题才是促使数学创新的动力源泉。数学问题从何而来?从生活实践中来,或说从数学情境中来。数学情境一方面指生活实践中数学应用的现实环境,另一方面指教学中模拟生活而形成的数学应用场景。本文所说的数学情景指后一种。由于数学问题源自数学情境,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就必须创设特定的数学情境。如何创设这样的情境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1.故事情境注重趣味性、简洁性,让学生乐学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要创造欢乐生动的、感兴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小学生从婴幼儿时代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走来,创设故事情境无疑是不二的选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觉性差,注意力短暂,以具象思维为主,尤其爱好幻想,喜爱新奇的事物。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用蕴涵数学信息的图片、多媒体让学生身临故事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新课标教材很多内容就是这么设计的,比如青岛课标二年级上册教科书就创设五只猴子捞月亮的童话故事情境,"平均每只猴子捞到几个月亮",关于"0"的除法呼之欲出。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是创设故事情境的专家,他创设的情境言简意赅,层次性清晰,对各学段的学生都有明显的针对性。

2.生活情境要有实用性、可探性,让学生想学

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从而使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探究是数学的生命,数学教学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有效探究活动中,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或他们亲身经历的事物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究阶段。

3.创设竞争性场境,扬起学习的热情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这是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的一句话。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求学欲望呢?让他们竞争起来,也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竞争性的场景,让他们参与其中,作为竞争者之一,在竞争中激起求知与求学的热情。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把学生分成竞争性的两队,让两个队在相同的时间内识认数字卡片,认得最多的获胜。这是一种游戏性的、竞争性的场景,学生必然乐于其中,同时也必然学习到不少知识,并且会对学习保持激情。不过在设计竞争性的活动场景时,一定要注意考虑对象年龄和心理特点。不要设计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运作模式也不要过于老套。总之,一个原则:"让学生跳起来摘到苹果"。过难、过简、不新颖的竞争性活动,都可能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往往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将教学和生活很好的联系可以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也能使得他们会用所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玩年月日这些章节后,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小明的妈妈在外地出差,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回家,小明每天都要给妈妈写一封信,那么在这两个月里小明一共写了多少封信呢。这样的问题就要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虑,学生要充分的了解哪个月有31天30天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5.利用游戏进行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游戏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得小学数学的课堂更加充满趣味,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比如,在讲解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时,我就分别把计算题和结果写到不同的卡片上,然后发给全班的学生,这样让学生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这样一来原本枯燥无味的乘法教学就变的有趣,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从而使得学生在教学中更加积极,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

6.创设人文关怀情境,发展情感价值观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知识,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有关人文关怀的事件也是要用数字来表示的,比如学生们损赠,有多人少损赠了,多少人没损赠,捐赠人数所占比例为多少。比例越高,表明关爱他人的人越多。又比如调查老人摔倒后应不应该扶的问题,赞成的人和反对的人之间的比例也能反映出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一个侧面。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这类问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当然要依托于人文关怀的情景。

比如在讲了分数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一份调查问卷,让他们去调查了解学生们对拾金不昧精神的态度。最后问卷收回后,就要组织他们统计,结果用分数来表示。最后通过分数比较而得出结论。这种人文关怀场景的实施,使学生一方面学到了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在情感价值观上得到了培养。这种真实的人文问题情境,使小学数学教学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之有用性的体验。

综上,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终究要用以解决生活问题,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参考文献:

[1]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3(3).

[2]赵义红.浅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J].学周刊,2012(11).

[3]张宇.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2(02).

[4]陈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猜你喜欢

竞争性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拟竞争性货币制度的机理:一个通货膨胀史的视角(1853~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