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课的几点想法

2014-08-07杨易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聋哑聋校课文

杨易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作品的再创造。特别是针对聋哑学生展开的阅读教学,更需要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以使学生真正掌握作品的内涵,本文针对聋校高年级阅读课教学对"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

关键词:阅读教学;聋校;学生参与;聋哑学生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18-01聋校高年级语文课中阅读部分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提升空间较大,很值得我们从事聋教育语文专业的同行们去思考、去探究、去推进。几点拙见,与大家分享。

1.以读增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更是学习成功的秘诀。[1]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对文章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走进课文的意境中,去探索好奇的答案获取发现情感的源头,真正实现理解和分享。而我们的教育对象还有别于普通学校的孩子,在他们的世界里,有更多的先是疑惑和对课文内容的迷茫,这就需要我们去创造更多的朗读意境,把学生引入到了一个更加快乐、多彩的故事中,使学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所以,在教授阅读中,范读、分角色朗读、多媒体阅读、自由览读等多种形式要融会贯通,相互衔接,必不可少。例如,教学《尊严》一文就可以用在这种方法,不仅能使语言障碍的学生增加对阅读的渴求 ,更增加了对语文课的兴趣,一举两得。

2.以读代解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2]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少,对文章的认识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也不强烈。此时的学生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因此,教师一定要把"读"的时间还原给学生。尤其是语言障碍的孩子,多给他们读的时间和了解他们是如何去读其实是月的中的必做的功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文章,让聋哑学生通过眼前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教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的指导者而非"解说者"。如我在教《北京的春节》一文时,开始我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春节的时候,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课文中一连用了几个比喻句,对于聋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句话中省略了一个主语"北京","北京的正月十五",学生是很难经老师讲解而明白,于是我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自由的阅读时间,给了他们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认识更加到位。当然对课文的理解也深刻,不用教师解答,自己就把疑难就解决了,相信我们的聋哑学生,他们的执着和倔强会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以读促思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3]学生对书籍思考越多,他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学习起来就越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部分。只有多读,带着好奇走进文章中,心装着问题去览读课文,才能使阅读提升质量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品词琢句体会情感。我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变色龙》一文时,他让学生齐读了一遍,就紧接着问":通过读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此时,同学们一脸的茫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于是老师急了,便点了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站起来回答,结果仍无言以对。可以看出该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阅读思考的重要性,没有给学生留出阅读思考的空间,当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情感和理解,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

4.以读悟情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4】聋校高年级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采用不同的阅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愤,结合聋哑孩子独特思维模式和理解主体特点,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理解、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文章的意韵,将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通过自己的阅读,用不同种理解重新释放出来,从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一起表情达意,实现真正的意境领悟,在阅读中感受别一样的快乐体验,让他们的真情实感融进文意中,进而激发起孩子们创作的冲动,这种"以读悟情"的阅读技法,不失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

总之,阅读让语文充满活力,阅读让语文充满智慧,阅读让语文激情四射,阅读更让高年级聋哑孩子有创作冲动,而阅读更是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生命。阅读欣赏过程就是语文知识被点燃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对文章内涵真正领悟和赏析的过程,因此,聋校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应把"读"落到实处,才能奏响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用"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扩大信息传输量,使学生知识得以丰富,道德情感得以陶冶,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全之人,这也正是我们聋校从事阅读课教学工作者永不停留的思考和探究。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网《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的研究》

[2]蒋彩霞《新学术论坛》2009年6月第6期《如何教学生会"读" 》

[3]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给教师的建议》第168页

[4]中国学术期刊网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猜你喜欢

聋哑聋校课文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两个好朋友
背课文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