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让作文教学生动形象

2014-08-07陈小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事物想象作文

陈小梅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98-01作文是人们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操作技能,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式,更应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突破"内容关"、"语言关",一直是语文教师极为关心而又棘手的问题。而多媒体凭借声音、图片、影象、动画、文字等多管齐下的优势,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1.再现生活,提供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故作文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资料。但是,小学生的活动大多在家庭与学校这两块小天地里,作文材料仅局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么几件事,作文源泉定然枯竭,教师的作文囿于课堂,习惯于"教师命题"学生"榨"文的传统封闭式作文教学模式,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作文量的增加,学生就越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指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时,可以从"动物世界"等教学软件中节选几个小动物的生活场面,教学时,或静或动,或远或近,或大或小地运用CAI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们的外形、动作、神态和生活习性等,使学生从各种感觉上去体会画面上动物们形态各异的姿态,并抓住特征,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有"米"下锅了。

2.引导观察,启发思维

小学生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学会观察是小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得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能力。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尽管他们在生活中随时接触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可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知学会观察是小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及如何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积累素材。所以他们平时接触到许多的事物在脑海里不能留下深刻的表象,作文时就无话可写或写不具体。多媒体教学在显示中的可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可为教学时提供可供观察。在讲评时还可结合电脑显示将作文片断同步播放,供全体学生对照评析,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感知阶段的物象,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跃。在作文教学时,若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设身临其境的条件,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使他们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法,然后再把观察到的、联想思索到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例如指导写一处景物,家乡的景物应是学生最熟悉的,但小学生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平时缺乏良好的仔细观察的习惯与方法,不能留下深刻的表象。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教给观察方法,如我在教学前,播放镇中心广场录像。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录像的播放,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分部,进行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这样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再现表象,逐步克服写作文时"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入境始与音",学生在作文时,不但将中心广场写得具体,还在字里行间流露了真切的爱家乡之情。

3.创设情境,寓乐于写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无话可写,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对作文兴趣淡漠。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去品其情趣,才会有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适宜的课堂气氛给人以和谐、积极的教学实感,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昂,对所学内容唤起兴趣。教师借助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兴趣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教学时可根据作文要求,把特定情境和气氛运用CAT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声、形、景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写作动机。如教学《夏日趣事》作文时,教学时播放捉蟋蟀或钓鱼的片断,让学生观察欣赏,这们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叙述自己做的趣事:捉螃蟹、引蛇出洞、捞鱼、打蚊子等。随后"引"势利导,进行写法指导,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乐写作。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不再"头疼",而是下笔"如有神",一吐为快了。

4.唤起联想,激发想象

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才能就是想象"。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创造性"。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用电脑显示中国地图,上面配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看着地图,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去寻找长江、黄河,并用已有的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的地方描述出来,把除此可以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使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激起浓厚的写作兴趣。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丁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大海的场面、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正在启动的火车。

多媒体以它的直观、形象、高效等特点,成为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天地。学生只有通过看图理解了图意,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否则,脱离图意或者违背图意,不管文章写得如何,也不符合看图作文的基本要求。

2.有层次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

看图作文和命题作文一样,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篇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组织材料,这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看图作文,首先要做到有层次地观察画面。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是从上到下或是从下到上,是从左到右或是从右到左,是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等。按照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观察后,再把这些落到纸面上,文章也就会条理分明了。重要的是正确选好观察点,因为只有观察得有层次,才便于理清作文的顺序。各种图画不同,有的应该按事物的空间顺序写,有的应该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有的按事情类别写等。总之,只要根据图画描绘的实际情形,正确地选好观察角度,那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条理了。

3.重点观察,恰当地描述

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是通过重点内容的描述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只有把重点内容写得具体,写得形象,才能使中心思想表现得突出,才能生动感人。怎样描述呢?我认为:首先,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看图作文的图画内容有轻重之分,这往往从形象的大小,位置的远近等方面来表现。把握图画的重点进行观察,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就分明了,详略也会得当了。像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欢乐的节日》,就是抓住一位母亲在节日的早晨为子女试穿新衣的情景这一重点,反映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和节日里的喜悦心情。其次,要对人物的衣着、体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做恰当的描述。

4.紧扣画面,合理联想

图面毕竟是一种平面,它包含不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内容。这就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的联想,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图画上的内容,把自已所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有关的人或事,补充到画面中去,填补画面中因时间和空间局限而未表现出来的内容,真正使图上那些静止的人物、景象"活"起来。但这些内容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紧扣画面分析来的。所以,进行联想的依据就是画面本身。此外,我们在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时要善于由此及彼,化静为动,由形绘声,由表及里,前后引伸。合理联想是看图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绝不是海阔天空的遐想,既要紧扣画面,又要合情合理,既不脱离画面,又不离奇古怪。

综上所述,看图作文的教学,一定要在启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这一关键问题上下足工夫。通过看图作文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才是我的教学之根本。

猜你喜欢

事物想象作文
快乐的想象
美好的事物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奇妙事物用心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