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读"单篇"整合"群文"

2014-08-07陈娣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群文交流课文

陈娣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65-01"单篇阅读",顾名思义,是针对一篇阅读进行解读剖析。"群文阅读"是对一系列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整合性学习。这是我对这两个新名词的个人理解。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今后的走势该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上网搜索了几个晚上,发觉自己已经太out了,很多省市对于"群文阅读"的课题研究搞得风风火火。而且我发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也已经涉及到了群文阅读的方式方法,只是没有更加系统性地整合起来。可见,在现实语文教学课堂里,阅读指向单篇课文这很不够。一个完备的阅读体系应该包括单篇阅读、链接阅读、比较阅读、主题阅读、专题阅读、著作阅读、时文阅读等。一个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这几个方面的阅读同时进行,从而才能构架起一个阅读体系。一个人学习中需要的充足的活水才能源源不断流入学生心田。

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要尝试整合,鼓励进行整合的阅读教学实验。如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变一篇一篇地教学,为多篇地教学、一组一组地教学。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实效。听崔老师这么一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做语文老师的,大胆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有必要对于自己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反思了。要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语文课堂只能给学生提供千字文解剖的方法的话,他之于深化阅读的方法比较熟悉,而对于其在更宽视域获取有价值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关注不足。我现在带的五年级学生,对于和课本链接的《同步阅读》一书早已看完,每次在相应的单元学完后,我顺势叫他们拿出这书来读,孩子们便个个耷拉着脑袋,索然无味。那时,我就该觉悟,他们完全有充裕的时间接受来自更多渠道的课外作品,作为老师何不引领他们去欣赏更宽阔的阅读天地呢?语文阅读除了在经典的领域内,可以获取精神食粮之外,在一些自然的境地,是否也可以找到可供餐饮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应用于语文的生存能力。

群文阅读和单篇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当然不可能像精读课文那么读。那么就需要教给孩子链接怎么读,比较阅读怎么读,主题阅读怎么读,专题阅读怎么读,等等。就我的个人体验而言,在工作中我更多尝试于专题阅读和比较阅读。如即将教学下一组课文时,我就需要对这一组的主题进行思考,对组里的每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学完一组课文时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整合阅读复习加以巩固。分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只是蜻蜓点水,因此我查阅了大量有关群文阅读的教学教案、课件,进行学习、尝试,渐渐走近群文阅读。

1.把单元主题阅读落到实处

一个单元的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的几篇阅读整合到一起形成一群文章,作为一组主题交流,显然能促进教材学习的进一步深化、课外阅读的进一步拓展、提升课余生活质量。相对一篇文章的学习,群文阅读的方式是互相补充、互相注释、互相比较而不再是孤立的理解一篇文章。这样的阅读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带学生做的,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其次,交流应该以学生的阅读为基础,交流要充分。学过的学生也可当作一次回顾。这样就确保了学习交流有一个基础。交流时要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不当过客看客,不作沉默的大多数,我觉得还需要在深度对话、小组交流上花功夫,围绕一个重要话题(主题)交流,就不会显得散乱或者参与不够,使交流更加充分。

总之,这样一个主题阅读的交流,对学生是难的,对老师更有许多的要求,需要精心准备与策划。像我这样坐在下面评头论足事后诸葛,多少有点不厚道,实际上我更可能在每次同步阅读指导时做不到细致的准备。但是这次研讨会让我坚定地相信,主题学习、群文学习,是《同步阅读》指导的一个重要方式。

2.读写结合,给学生创作空间

我在大胆想象:假若一个整合阅读教学后,我们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表达或者创作,课前、课中、课后,老师、学生、文本,完全融合到一起,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这个想法完全可以有!中江继光实验学校的唐盛花老师一个班学生发表作品几百篇,她说她经常进行群文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经常读写结合,给学生很多创作的机会。每教完一课(也包括《同步阅读》),觉得适合学生写作,她就会让学生去写。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给学生以表达、反思与创作的平台,让她班上的学生学会了想象、表达和写作。所以我想,要让阅读与书写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做好《同步阅读》指导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3.最终的方向: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同步阅读》指导不是目的,会写作也不目的,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做一个幸福的人,有着高贵精神生活的人。于是《同步阅读》便是一个引子,与教材中的阅读推荐一起,与老师的推荐书目一起,让孩子有兴趣读、有书可读、有能力去读,学习有效的阅读策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成长的阅读。

以上是我对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粗浅想法,也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样的感情。

示例: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模式三: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以上便是笔者的几点浅见,在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艺术长廊里,这样的感受远远不足以解读它,只希望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方法罢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猜你喜欢

群文交流课文
如此交流,太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