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2014-08-07王敏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内分泌氧化应激盐酸

王敏琴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7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BG、2hPG、HbA1c水平及MDA、SOD、TAO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较好,是安全可靠的选择。

[关键词] 盐酸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c)-0073-03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methylcobalamin in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ANG Min-q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gy,Baoan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methylcobalamin in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 1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2 were select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 of 86 cases.Metformin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 was us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nateglinide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 was used to the control group.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HbA1c,malondialdehyde (MDA),superoxide dismutase (SOD),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FBG,2hPG,HbA1c,MDA,SOD,TAOC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methylcobalamin in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s better,is a reliable choice.

[Key words] Metformin hydrochloride;Type 2 diabetes;Neuropathy;Oxidative stress

相关临床统计数据资料显示[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人数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30%~90%,而在我国这一数据正呈现出逐年缓慢升高的趋势,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全部患者均有自觉症状及行肌电图检查确诊)172例,男性90例,女性82例,年龄48~79岁,平均(66.34±5.43)岁,平均病程(14.98±2.33)年。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51022588,成都川力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41642,南京瑞尔医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3次/d,0.5 g/次,同时给予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2]。

对照组服用瑞格列奈片(国药准字H20000362,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41642,南京瑞尔医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口服瑞格列奈片,1 mg/次,3次/d,同时给予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疗程为3个月[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自(HbA1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FBG、2h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BG、2hPG、HbA1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MDA、SOD、TAO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DA、SOD、TAO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是由于患者机体胰岛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如果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将会进一步并发一系列其他疾病,严重者可出现肾、眼、足等部位的严重病变,临床治愈较困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极难治疗,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5-6]。因此,临床上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endprint

目前临床上相关实验室数据分析结果发现[7-8],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众多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在体内高血糖的环境下,进一步引发其细胞代谢出现失调,从而诱导患者产生氧化应激,最终使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治疗原则之一就是抑制氧化应激。

既往的临床研究报道结果认为[9-12],与以往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在相似降糖效果下,二甲双胍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综上所述,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较好,是安全可靠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严婷,杨锐,余丹峰,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或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6):509-511.

[2]邢小燕,李玉凤,付佐娣,等.二甲双胍在伴高胰岛素血症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降血压作用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14-18.

[3]高妍,郭晓蕙,段文若,等.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2):1019-1022.

[4]贾伟平.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的疗效对比——一项开放性、非劣效的随机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62.

[5]沈宗奇,林金芳.口服避孕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56-57.

[6]王雪琴,苏建彬,陈金锋,等.那格列奈单药或序贯二甲双胍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7):584-585.

[7]李青,刘芳,唐峻岭,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的性别差异及二甲双胍对其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5):372-376.

[8]甄东户,刘丽娟,成建国,等.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成骨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7):743-748.

[9]陈淑娟,李海燕,李明政.盐酸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27-28,31.

[10]林芬,严威,文霆,等.二甲双胍体外诱导人肝癌Huh-7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10):742-746.

[11]孙法强,康后生.二甲双胍致血浆维生素B12及其相关代谢物水平改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1):3050-3052.

[12]刘畅,宋卫红,谢翠松,等.甲钴胺和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 50(33):134-135.

(收稿日期:2014-03-21本文编辑:郭静娟)

endprint

目前临床上相关实验室数据分析结果发现[7-8],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众多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在体内高血糖的环境下,进一步引发其细胞代谢出现失调,从而诱导患者产生氧化应激,最终使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治疗原则之一就是抑制氧化应激。

既往的临床研究报道结果认为[9-12],与以往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在相似降糖效果下,二甲双胍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综上所述,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较好,是安全可靠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严婷,杨锐,余丹峰,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或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6):509-511.

[2]邢小燕,李玉凤,付佐娣,等.二甲双胍在伴高胰岛素血症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降血压作用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14-18.

[3]高妍,郭晓蕙,段文若,等.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2):1019-1022.

[4]贾伟平.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的疗效对比——一项开放性、非劣效的随机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62.

[5]沈宗奇,林金芳.口服避孕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56-57.

[6]王雪琴,苏建彬,陈金锋,等.那格列奈单药或序贯二甲双胍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7):584-585.

[7]李青,刘芳,唐峻岭,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的性别差异及二甲双胍对其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5):372-376.

[8]甄东户,刘丽娟,成建国,等.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成骨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7):743-748.

[9]陈淑娟,李海燕,李明政.盐酸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27-28,31.

[10]林芬,严威,文霆,等.二甲双胍体外诱导人肝癌Huh-7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10):742-746.

[11]孙法强,康后生.二甲双胍致血浆维生素B12及其相关代谢物水平改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1):3050-3052.

[12]刘畅,宋卫红,谢翠松,等.甲钴胺和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 50(33):134-135.

(收稿日期:2014-03-21本文编辑:郭静娟)

endprint

目前临床上相关实验室数据分析结果发现[7-8],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众多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在体内高血糖的环境下,进一步引发其细胞代谢出现失调,从而诱导患者产生氧化应激,最终使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治疗原则之一就是抑制氧化应激。

既往的临床研究报道结果认为[9-12],与以往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在相似降糖效果下,二甲双胍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综上所述,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较好,是安全可靠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严婷,杨锐,余丹峰,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或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6):509-511.

[2]邢小燕,李玉凤,付佐娣,等.二甲双胍在伴高胰岛素血症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降血压作用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14-18.

[3]高妍,郭晓蕙,段文若,等.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2):1019-1022.

[4]贾伟平.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的疗效对比——一项开放性、非劣效的随机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62.

[5]沈宗奇,林金芳.口服避孕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56-57.

[6]王雪琴,苏建彬,陈金锋,等.那格列奈单药或序贯二甲双胍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7):584-585.

[7]李青,刘芳,唐峻岭,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的性别差异及二甲双胍对其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5):372-376.

[8]甄东户,刘丽娟,成建国,等.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成骨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7):743-748.

[9]陈淑娟,李海燕,李明政.盐酸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27-28,31.

[10]林芬,严威,文霆,等.二甲双胍体外诱导人肝癌Huh-7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10):742-746.

[11]孙法强,康后生.二甲双胍致血浆维生素B12及其相关代谢物水平改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1):3050-3052.

[12]刘畅,宋卫红,谢翠松,等.甲钴胺和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 50(33):134-135.

(收稿日期:2014-03-21本文编辑:郭静娟)

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分泌氧化应激盐酸
盐酸泄漏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稳住内分泌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