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源流行语的构成方式和特征

2014-08-07高荣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江南style词缀音译

高荣

摘要:近年来出现了大量起源于英语而且迅速得以传播并大量使用的语言形式,即英源流行语。这样的流行语在强大的媒体推动下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大大丰富了人们表达思想与诉求的方式,同时也为汉语流行语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流行语的构成方式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英源流行语;构成方式;传播;特征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07-02流行语是社会和文化共同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某个时期人们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这些流行语既是语言符号,又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诉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流行语的语言形式丰富多样,虽以汉语为主,但其中不乏有大量英语字母或符号和通过音译英语词汇后得出的汉语词等。这样的流行语被称为英源流行语,即起源于英语,迅速得以传播并大量使用的语言形式(高扬帆,2013)。

1.英源流行语的构成方式

英源流行语受到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其构成方式不拘一格,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1英语原形词。流行语中有大量直接借用英语词汇的现象。其中纯字母词或者是缩略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例如PK(player killing),SOHO (Small Office/Home Office), AA(Algebraic Average),此外还有OL、IT、IQ、EQ、DJ等。此外还有很多网络流行语直接使用外语词汇,并且在音、形、义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例如:"Oh my lady Gaga","Too simple too na?ve"等。

1.2音译词。根据英语词汇发音,人们用与其读音相似的汉字替代原来的字母,例如"粉丝"来自fans,"切克闹"是check it now的音译,"麻豆"对应的是model。音译是最便捷的外来词借用方式,同时这样的词汇具有趣味性,也可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1.3意译词。这类词在发音上与英语源词并无关联,例如"白领"对应的是white collar,"黄页"是指yellow page,"头脑风暴"是指brainstorm。这类词在流行语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1.4音译兼意译词。这样的流行语既保留了英语源词的发音,又能体现源词的含义。比如网络中经常使用的"酷",论其音或意,都与英语单词cool对应。又如"秀"便来源于show,表示"展示、表演或炫耀"的意思,其音也与show相近。这样的流行语大大增强了外来词的本土色彩,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字和文化之间微妙的共性。

1.5创新词。还有一部分流行语是人们根据英语的发音、语法规则或者是表达习惯自己创造出来的。"gelivable"(给力)和"ungelivable"(不给力)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geli"是从汉语拼音"geili"变化而来并作为词根,加上"-able"或者"un-"这样的词缀,便实现了整个词创造性的模仿。又如"JMS"(姐妹们)使用的是英语中表示名词复数的后缀"-s";"热恋-ing"或"学习-ing"这样的词汇是利用汉语动词和表示进行时的英语后缀"-ing"组合而成,表示正处于热恋中或正在学习。

2.英源流行语的特征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流行语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电视以及各种纸质媒体迅速被人们知晓和使用,成为时尚语言的标志。流行语因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与社会现象密切的关联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中的英源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特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传播迅速。流行语属于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的产生和传播必须依赖于大众媒体,除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的媒介,网络平台因其信息量大、处理信息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使得流行语在社会中得以迅速传播。例如"Hold住"一词据考证起源于香港贸易行业,当外贸质检人员检测出质量不合格的货物时,会使用"Hold"住这个说法来表示"对某种货物不予放行"。但"Hold住"广泛频繁地使用于各种场合源自于台湾的一档综艺节目。2011年8月9日一个林姓表演者在《大学生了没》这档综艺节目中进行各种夸张表演时,反复说到"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使得"Hold住"这个词迅速风靡于网络,随后在电视、报刊中频繁出现,使用范围包括生活、娱乐、体育甚至广告、新闻等众多领域,使用地域也不仅局限于港台,而且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含义。可见,流行语首先要依赖于媒体才能产生,然后通过媒体迅速传播。

2.2语言新颖。英源流行语能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其形式和使用比较新颖独特。一方面,一些流行语是采用音译的手法可以表现出一种出其不意的幽默诙谐的效果,例如"闹太套"是根据英文中的"Not at all"音译创造出来的,类似的还有"切克闹"(Check it out),"马杀鸡"(massage),"挨踢"(IT),"轰趴"(home party),"败"(buy),"扣扣"(QQ), 欢型(fashion)等。

另一方面,英源流行语中有大量词义或词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使得语言的运用和含义变得新颖奇特。例如"做人不要太CNN"这句流行语中"CNN"本身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但很明显"CNN"在这句流行中作为形容词来使用,专指弄虚作假的,与实际脱节的的意思,所以这句流行语是指做人要厚道实在。再如,"out"一词本身有若干个词性和义项,但作为汉语中的流行语,"out"只是形容词,表示"落后、落伍"。所以人们经常说的"你out了"是指"你落伍了"。

2.3可复制性强。英语词作为流行语与汉语共存并得以发展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流行语经常被模仿或者复制,最终衍生出大量的类词缀。例如"X style",来源于2012年红遍全球的韩国歌曲《江南style》,相当于汉语口语中的"X范儿"、X风"、 "X式"或"X型。《江南style》主要描述了韩国首尔江南区富人的生活方式,因此"style"在这首歌曲中主要指生活方式。《江南style》MV蹿红网络之后,引发了全世界的网民竞相模仿的热潮,出现了"奥巴马style"、"军队style"、"伦敦style"、"印度style"等。这样的模仿是基于原版歌曲MV的模仿,命名主要采取"地名+style"或者"人名+style"的方式,较"江南style"相比,"style"的意思也没有发生变化。随后便出现了"转账style"、"粗口style"和"航母style"等流行语,而在这些词组中"style"的意思已然得到扩展,并不单指生活方式,它和不同的词汇组合成的词组可以代表一种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或事件。可见"X style" 结构的意义已经被虚化,具有定位性、类化性及能产性等特征,这样的结构被称之为"类词缀"。

除了"X style"之外,这样的类词缀还有"X粉(fan)"、"X门(gate)"、"X客"、"X-ing"、"X 宝贝(baby)"等。可见这样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构词功能,可以衍生出大量生动活泼的流行语,这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十分容易被使用者接受,极大地增加了生存和被复制的机会,同时也是英源流行语得以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流行语不仅仅是某个时期特定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体现着人们的诉求和价值观。在强大的媒体推动之下,除了英源流行语之外,必定还会有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流行语

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南style词缀音译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释西夏语词缀wji2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江南Style》浏览量超20亿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
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