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城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2014-08-07罗士光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凤城市设施农业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对凤城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就凤城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凤城市;设施农业;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06-1

凤城市设施农业产业是凤城市的主导产业,5月21~25日对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大堡蒙古族乡三官村、草河黄岭村等地对设施农业进行调研。经过调研,认为设施农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项目。

1 凤城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以发展高效农业为突破口,不断扩大设施农业栽培的范围

近年来,凤城市以优化调整结构为主线,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把设施蔬菜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蔬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凤城市已被列入全国蔬菜生产大县(市),山野菜、食用菌被列为辽东山区的替代产业。截至2013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10.5万亩,涌现了一大批设施农业专业村,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薛礼村、大堡镇三官村、草河区黄岭村等,这些村依托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带动周围农户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成为凤城市设施农业的一大亮点。

1.2以发挥区域优势为着力点,稳步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凤城市各镇(区)、村(组)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逐渐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合理布局。目前已形成了六大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即蓝旗草河的草莓生产基地,红旗镇的甜瓜生产基地,白旗镇、边门镇的短梗五加生产基地,鸡冠山镇、大堡镇的棚菜生产基地,草河、四门子、青城子、石城、赛马、青城子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兴镇的反季山野菜生产基地。其中、大堡镇三官村、鸡冠山四台子村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园。石城镇荣家村、草河区山东沟村被评为省级“小蘑菇村”。这些基地的形成和建设,充分发挥了各地的资源特点,为蔬菜生产效益的稳定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1.3 以丰富种植模式为目的,不断创新生产方式的科技含量

目前凤城市设施蔬菜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以日光温室和大棚为主。温室是效益较高的生产项目,其中最高的亩收入可达到8万元,全市平均亩收入在3万元。温室的栽培方式为冬春季一大茬栽培为主,栽培果菜类、草莓和山野菜及少量食用菌,产品供应春节前后市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栽培、管理技术成熟,效益比较稳定,缺点是由于严寒季节进行生产,管理困难,对生产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近几年山野菜和食用菌的反季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优点是技术要求简单,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缺点是前期投入较大,销售方面要求严格。凤城市的草莓生产面积较大,近两年通过引进新品种,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温室每亩收入稳定在2万元左右,栽培草莓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缺点是受市场影响较大。近两年探索用短梗五加、马铃薯代替甜瓜发展大棚生产,马铃薯的栽培技术简单。短梗五加的发展前景较好,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大,一次性投入,多年产出,总的生产成本低,管理要求简单,易于推广,缺点是前两年产量低,收益少。露地生产草莓收入较高,近三年亩收入在6000元左右,优点是技术成熟,缺点是投入大,市场不稳定。露地短梗五加的发展也很迅速,栽培3年后平均每年亩收入在6000元以上。

2 凤城市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难流转,设施规模小

一是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凤城市农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6亩,农户普遍不愿放田,加之土地流转收入不高,农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自己耕种可以满足粮食和蔬菜的基本需求;二是部分农户对土地调整不愿配合,组织措施无法到位,连片规模难于形成;有的甚至中途夭折,这是制约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2.2 品牌效应不明显

在产品质量上重视程度不够,产品宣传力度小,考虑长远打响品牌的更少,有的有名无牌,有的有牌无名,缺乏市场竞争力。

2.3 资金难筹措

发展设施蔬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入,如每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钢架骨架的投入需要6~7万元,还需要配套相应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尽管政府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单纯由农民投入尚有一定难度。

3 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

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为分散经营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要鼓励土地流转。目前,凤城市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土地分散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扶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解决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的问题,推动土地流转,大规模地发展高效农业。

3.2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农技人员在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实施科技入户活动,鼓励农技干部进行科技创新,不断丰富为农服务内涵,加强对农技干部培训、不断更新农技干部知识层次。二要加强农民培训。要抓住新型农民培训的良好时机,大力推广软管滴灌、均衡施肥、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

作者简介:罗士光,凤城市鸡冠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实验,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凤城市设施农业调查报告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跳绳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SWOT分析
浅谈设施农业蜜蜂授粉管理技术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