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者有所得

2014-08-04南来鲤

中国西部 2014年3期
关键词:观者国画笔墨

南来鲤

随着近些年国画作品价格的上涨,像齐白石、张大千他们的作品,市场上动辄起价上千万甚至上亿。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些造假高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复制了一批批“真假莫辨”的宝贝。

艺术评论人牟建平甚至断言:“我见过的市场上的齐白石虎作基本是假的。”

在这种造假的潮流下,甚至有一些名家子嗣也参与其中。有圈内人介绍,有的名家子嗣专门召集了一批画手,临摹自己父亲的作品。最后盖上正版的印章,自己还提款说明,这就是他父亲的“真迹”“精品”。

在这种种国画艺术市场的乱象中,虽然有子孙不肖、财字当头的因素在里面,而收藏者一味追求古画、名画,却没能在欣赏能力上循序渐进也不能不说是一大漏洞。

不管是单纯的欣赏,还是为了遗宝传家,从熟悉当代画家作品开始,增加对中国画创造的了解,逐渐积累知识,再沿着画家艺术传承的脉络上溯,这都是一条很好的路。

从了解当代画家作品开始,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直接和当代的画家对话。在2013年12月的域上和美赞助的“问道 水墨·当代中国画十家作品展”中,就有不少当代国画翘楚来到了成都。

其中,刘丹、李建、黃越、谢宗军、于树斌、谭俊武展示了山水画;杨涪林展示了人物画;肖舜之、刘春明则兼而有之;肖素红展示了实验水墨。

其中,我个人非常欣赏李建的山水画。

艺术批评家吴永强教授也来到了现场,他的点评十分精到,比如他在评价李健的山水画时写道:“李建调和宋元笔意,把南北山水画传统融为一体。他的画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润泽的质感。画家把点线结合和枯笔褶擦发挥得无以复加,形成了致密的结构和可触摸的肌理,同时又依靠水的灵动来开解郁结,依靠色墨交辉来生发葱茏的气象。顺着墨韵的流淌,复杂的景物在画中聚散离合,乍阴乍晴,观之颇有鸿蒙气象。然目之所至,水穷云起,才遇山重水复,又见柳暗花明。”

李健对自己的作品却十分谦虚,他说,笔墨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任何人看画的感受都不同,欣赏水平很多来自于观看者自身的格局。

同时,李建也说:“一幅水墨画,任何一个人百分之八十都是能够看懂的,这来自于美的共性。如果从比较的角度看,有的画笔墨好,有的画意境好,意境比笔墨更重要。我的画上很少有提款,就是希望观众能够自己去想象,在他的世界里面对这幅画。”

他还特别指着一幅以“十里梅花”为题材的画介绍说,“一年冬天我写生回来,看到了这十里梅花。”旁边有观众说,“我还以为是桃花呢!”李建笑道:“在这里,梅花和桃花在描绘手法上没有什么不同。我心中的梅花,也许就是你心中的桃花。观者各有得,都是对的。”

当然,虽然都能欣赏,但人生境遇不同,欣赏的类别也就不同。

早上刚坐下,就看到一条微博,里面这么说:“前几日,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微信我,说他在一位设计师朋友的家里看到了这张画。据说金主在画廊一见这张画就对上了眼,价都没讲就搬回了家。作为画家,最幸福的事不是作品能卖大价钱,而是作品能向发自内心喜爱的藏家卖了大价钱。”

作画者俯仰山水之间,寄情于画,不管能不能找到自己,能让观者有所得,应该也足以快慰了吧。而更多的“观者”,能看到一幅画能与自己理想中的世界产生共鸣,又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观者国画笔墨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端午节观龙舟赛
《难忘岁月》(国画)
笔墨厨神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国画等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