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狭平面锉削加工的精度控制

2014-08-04刘璐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精度

刘璐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材料厚度为8~12mm、外形面为狭长面的工件,在已有基准边的条件下加工对边的方法。

关键词:狭平面 精度 顺向锉 横向锉 交叉锉

配合件是锉削训练中最常见的形式,一般镶配件所用材料厚度多为8~12mm,外形面多为狭长面,它作为测量基准,其精度直接影响与之关联加工面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所以必须严格控制。

下面笔者以在已有基准边的条件下加工对边为例,说明狭长面在加工中如何控制精度,应达到尺寸±0.01mm、平行度0.02mm、平面度0.02mm。

一、粗锉

以去除大余量为主要目的,应选12″(300mm)粗板锉,方式以交叉锉为主,以所划线条为锉削依据(划线精度应达到0.2~0.5mm,划线后应注意检验),以刀口直尺控制平面度为主要测量手段,剩余加工余量应控制在0.3mm左右。

锉削行程可较短(视个人而定),锉削速度可较快,要注意提高效率。因为是粗锉阶段,不必太在意微小误差。交叉换向要稍快,要及时从交叉的锉纹看出误差所在,注意不可在同一方向上锉削时间过长,以免出现过大的积累误差。每一次交叉换向前都需做一次较仔细的测量,锉削中可根据情况做出辅助性测量(针对误差所在部位)。经过测量分析及每一次交叉锉纹的误差显示,要及时对自己的锉削姿势、双手力度配合及着力点轻重做出及时调整。当所锉位置总是朝一个方向倾斜时,而姿势动作一时难以调整到最佳状态时,可将工件做换向夹持处理。以左45°方向锉削—90°横向锉削修整—右45°方向锉削—90°横向锉削修整……以此往复交叉锉削顺序进行较好。结束粗锉阶段应在横向修整之后,留余量0.3mm左右。

二、半精锉

主要目的是为精锉打基础,达到一定的精度及合适的余量。选8″、10″细板锉,方式以横向锉为主,辅以顺向锉,测量以0.02mm精度游标卡尺为主,余量控制在0.1mm左右。

第一步:以卡尺配合刀口角尺做全面仔细的测量,准确地判断出误差所在,针对误差做局部修整之后,紧接着进行顺向锉,使整个表面锉纹达到一致,局部误差也得到统一调整,尤其是尺寸。第二步:顺向锉削后余量还稍大,由于只是顺向锉效率较低,且易出现中凸,因此在顺向锉之后,可进行横向锉,以修整误差、去余量为主。第三步:为防止中凸,在横向修整后、顺向锉削前,可事先将狭长面中部稍锉低,再进行顺向锉即可达到理想效果。第四步:锉削以顺向锉削—横向修整(中部稍低)往复顺序进行,注意进入精锉前必须是顺向统一之后。第五步:顺向锉削及横向调整锉削之后都要进行一次仔细测量,锉削中可进行辅助测量,同时要注意分析出在横向修整、顺向锉削往复锉削一次去除的余量,做到心中有数,方便自己控制效率。第六步:由于卡尺与千分尺测量值有所差别,所以在进入精锉前要用千分尺检验一下,留余量0.1mm左右。

三、精锉

以达到图样要求为目的,应先用8″、6″细板锉,方式以顺向锉为主、推锉修整为辅,以千分尺为测量工具。所选锉刀不可太新,因刀纹深,也不可过旧,防止因打滑造成不可挽回的缺陷。

首先,以千分尺为主,辅以刀口角尺进行准确测量,确定误差所在之后,先进行推锉修整,使整体尺寸达到一个准确值,平行度误差不大于0.02mm,可使中部略低。其次,使用贴合法进行顺向锉削,贴合即以手指或手掌轻按锉刀,紧贴在工件表面上,行程要短,手的部位向前向后都不超出工件长度,避免悬空,向前推锉力量要适当,速度稍慢,回锉不加力,顺势带回,去回行程中锉刀都要贴紧在工件表面上。再次,锉削顺序以推锉修整—贴合顺向锉往复顺序进行,推锉修整时,若误差较大,可适当辅以横向锉修整。第四,对自己的技术水平要有一个准确衡量,例如锉去0.02mm余量需锉削几次、精度如何,若精度稍差需辅以推锉修整,又修去余量多少,这样一锉一修所去除的余量针对总的精锉余量做一个比较,可具体确定分几步做,这样可提高效率,在锉削中要注意勤测量。第五,当推锉修整后,经过准确测量,可采用横向锉将中部锉低,接近图样尺寸要求,根据个人技术水平预留适当余量,此余量要保证最后顺向锉削之后,刀纹可以顺向统一起来,且尺寸也不超出公差,这样既可减少测量次数,又可防止中凸。此方法的便捷之处在于,锉削过程中主要以中间锉纹是否被顺向统一作为判断标准,虽然可减少测量次数,但必要的测量仍需进行。第六,若表面出现微小凸起时,也可利用断锯条进行微量铲削,再加以推锉即可;若出现一头大、一头小的情况,要调整姿势及用力,可进行换向夹持处理或掉头锉削。

猜你喜欢

精度
热连轧机组粗轧机精度控制
超高精度计时器——原子钟
分析误差提精度
基于DSPIC33F微处理器的采集精度的提高
GPS曲面拟合高程精度探讨
数控超精密加工精度控制研究
GPS/GLONASS/BDS组合PPP精度分析
制造误差对于直驱数控转台精度的影响
四种紊流模型模拟弯道水流精度的对比分析
改进的Goldschmidt双精度浮点除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