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2014-08-04高宏超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高宏超

摘 要:实训基地是技工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文通过论述实训基地建设的涵义,探析实训基地建设的特征、困难及方向,提出工学一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实训基地 工学一体 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也是办学特征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践行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以满足职业能力建设需要为核心,形成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系。

一、构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目前技工院校使用最为广泛、最基本的开展一体化教学的阵地。

1.校内实训基地特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到职业学校的专项资金也相应增加,学校也逐步建成了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教学材料充足、功能条件齐备的实践教学基地或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利用自身办学条件,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建立的,以学科或专业课程为布局的实训教学场所。学生能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能力需要获得较为充足的实际操作的机会,满足了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

2.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不足和建设方向

目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受传统学科的影响,其功能为:使学生直接充分地进行技能训练,掌握课程中某一个单独项目或系统所需的操作技能。一些学校硬生生地将理论和实践剥离,没有将实训基地建设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即便校内实训基地形成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仍然缺少“生产味”,不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能力。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授课和训练融合为基本目标。在了解企业生产的情况下,校企专家共同研讨,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就业岗位的具体需要,分析职业能力构成。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训模块,通过配置设备、材料和工具,营造职业环境,提高实训对生产岗位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使学生在职业岗位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功能模块要齐全,要根据生产过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合理布局,恰当安排,凸显其职业性,保证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职业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锻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使其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建立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各级政府都出台了有关校企合作的要求或意见,对校企合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当前大多数技工院校都十分重视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

1.校外实训基地模式的特点

(1)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利用企业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的学习按学期或分阶段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进行,学生在校学习以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在企业以参加生产实践为主,承担一个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以此培养实践能力。

(2)校企双制,“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的特点是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这是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车间就是实训场地,生产岗位即学生的实训教学,学生以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按照企业固有的生产模式训练所需的生产技能。

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实践环境,通过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增加接触社会和生产现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先进的生产理念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不怕累不怕苦的工作作风,培养良好的劳动、安全、质量和团队协作意识。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惑和努力方向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着非常明显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特征,但在实施中始终和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学校和企业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运行实体,在目标和利益上存在客观差异。在校外基地运行中,企业的关注点是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不会按照职业技能培养规律来组织生产实习,更不会将基地建成集职业能力训练、应用技术研究和劳动生产为一体的发展战略平台。学校方面尚未有将企业生产实习和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有机结合的智慧和机制。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可能成为简单重复的操作工,达不到所期望的实践技能水平。

虽然校外实训基地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仍然是工学一体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更加深入广泛的校企合作是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充分条件。首先,要找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既然要合作就要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要遵循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原则,达到双赢的效果。学校不能把实践技能培养完全转嫁给企业,应主动为企业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人才引进、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等方面提供支持,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能为企业降低劳动成本,创造经济效益,自然会引起企业重视和欢迎。企业在保持一定效益的同时应明白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企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按教学计划共同制定实践任务,培养技能人才,实现培养目标。其次,学校要主动以为企业服务的方式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要在确保校企双方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利益机制。要建立精练、高效的领导机构及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使校企双方的合作能在体制上得以保障。还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定期对学生开展评价,并且对参与实践教学的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的工作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形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激励机制。

三、建设发展生产性实训基地

1.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特征

生产性实训教学是近年来职业院校结合传统的学徒制并学习国外“教学工厂”等先进理念形成的教育模式,也是在工学一体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最佳手段。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师生创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在生产活动中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工学一体教育模式的重要体现,也是校企深度融合的成果。

通过引进企业在学校内完成某个项目的生产任务,由学校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的资金和设备技术共同投入管理,在学校内建成一个生产基地,可以对外提供技术服务,能完成企业一定量的生产任务,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在基地内按照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开发集教学实训项目和生产任务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项目,以学生为生产活动主体,根据岗位要求合理有序分工,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共同协作完成生产任务,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由专业老师组成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队伍,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则体现在辅助管理、质量监控和技术指导方面。为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基地应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生产能力和生产情况对其进行考核并轮流换岗。在此期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以员工的身份遵守生产的各项制度。基地的生产成本不依附于企业和学校,实行独立核算,所创造的经济收入用于奖励基地的师生。这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的管理研发能力,还能培养师生的生产竞争意识,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

2.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需建立的运行保障措施

生产性实训基地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效应,使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保障。但目前企业培养人才的主动性不高,若在经济效益上难以达到企业所预想的程度,实训基地就很难良好运行,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因此需建立基地运行保障体系。首先要建立基地专门的管理运行体制,明确双方所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成立基地管理机构,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成立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基地的生产运行和任务分配。基地负责人最好由学校领导担任,组织管理由学校主导。其次要落实利益分配机制,在合作中学校尽可能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等支持,降低企业建设运行生产基地的成本,以弥补企业在生产性实训中的一些损失,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效益,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激发企业在建设基地方面的积极性,这是保障基地良好运行的重要措施。另外,要建立评价体系,对基地运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要着重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否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好由第三方独立考核,以便客观评价合作的成效,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调整、保证基地有效运行。

四、小结

校内外实训基地或生产性实训基地都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是相辅相成,不断递进的有机整体。校企双方应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阶段性需要,结合教学规律,层层推进,建立和完善在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运行良好的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唐春华,廖桂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保障机制探索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9).

[2]万平.高职职业岗位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3]蒋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圈,2007(22).

[4]刘学良.高职院校实训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9(7).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