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教学中艺术欣赏的美育功能

2014-08-04蒋荣欣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艺术欣赏美术教学美育

蒋荣欣

摘 要:在中职学校里,艺术欣赏课要更多地从完善学生成长的角度去看待,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中艺术欣赏这样的美育课程是每个学生提升审美情趣和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来,美术教学中艺术欣赏课程可以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美的功能、感受美的功能,以及美化自己和环境的自我完善功能。

关键词:美术教学 艺术欣赏 美育 自我完善

美育是对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艺术欣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美誉功能。

一、艺术欣赏能培养学生的认识功能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造型艺术不仅反映了该时代和民族具有直观意义的生活内容、风格习惯,也突出地体现着不同心理情感和不同追求,从而具有真切的认识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都可以说是一个时代或民族心灵与生活的镜子。

从中国古代山顶洞人的项链、贝壳之类的装饰品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彩纹样到神秘的殷商青铜器,从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到多姿多彩的晋唐书法,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幽雅的宋代瓷器,从精致艳丽的明代苏绣到华贵大方的清代景泰蓝,多姿多彩的工艺品构成了华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可以让学生从艺术欣赏中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以及追求美德历程。从艺术风格来看,不同时期的工艺品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如商朝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通过教师的细致分析讲解,使学生对祖国艺术发展的轮廓有一个总体的概观。

绘画是历史瞬间的凝重与浓缩,它以直观静态的形象高度逼真地再现生活,具有巨大的审美认识价值。如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历来被认为是京城汴梁的风景画。画中农民、船夫、商人、小手工业者、官吏、秀才、行脚、和尚……堪称宋代各色人等的众生相,加上店铺、作坊、茶楼酒肆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宋代市井生活的各个方面。

至于建筑,历来被称为“世界的年鉴”“石头的史书”。建筑艺术体现最充分的是庙宇、陵墓、城堡、园林、剧院等,它的设计不是来自个人或家庭的需要,其建造亦主要不是依靠并体现个人力量,它体现了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和民族特征等。为此,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认识和体验。

二、艺术欣赏具有培养形式美的感受功能

造型艺术是高度讲究形式美的艺术,其中色彩、点线、构图、透视、块体等不仅是造型艺术中构造艺术的构成要素,也是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它体现多种形式美的法则。学生对造型艺术的感受必须借助于能感知形式美的眼睛。感知形式美的眼睛是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它与人的形式感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人的形式感或感知形式美的眼睛,有先天的因素,但更与后天亲身实践密不可分。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它,让他们直接领略美不胜收的艺术作品,从而使形式感活跃和敏感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培养他们懂得形式美的眼睛,增强形式美感和运用形式美法则的自觉性的重要途径。如直线具有坚定、刚劲、爽朗的品格;曲线令人联想到水中涟漪,产生富有变化的美感。顾恺之线条的紧密连绵如春蚕吐丝;吴道子的线条强劲有力,充满运动感;达· 芬奇线条的冷峻、深沉;米开朗基罗线条的雄浑;拉斐尔线条的柔媚……都是独特的情感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艺术作品的深层世界里,从而使学生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

三、艺术欣赏具有培养学生美化自己和环境的功能

美术作品所特有的色彩感、层次、对比性、和谐性,可直接运用于学生的生活,成为美化自己和美化生活的重要原则。比如工艺品,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潜在的影响。美术作品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学生可以按照美的规律选择自己的服装,布置自己的房间和教室,为自己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勤奋学习的文化氛围。

此外,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或形象思维能力也有直接作用。造型艺术展示的是空间静态形象,对造型艺术内涵的把握借助于想象和思维。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德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美。”想象力是审美腾飞的翅膀,面对那“最富孕育性的顷刻”,欣赏者只有充分展开想象才能获得最大的欣赏空间,还对象以生命。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艺术欣赏的教学,从而促进美术课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艺术欣赏美术教学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如何使孩子读懂鲁迅作品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美育教师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论拉卜楞寺艺术欣赏活动与幼儿审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