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学校机电类专业课创设情境的几点做法

2014-08-04朱勇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课创设

朱勇

摘 要:本文论述了技工学校机电类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即利用生活事例创设实际情境、利用设问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演示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间接情境。

关键词:机电类 专业课 情境 创设

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是与学习者的社会经验、文化背景相关联的。让学习者在一定的关联情境下进行学习,能方便学习者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去同化当前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如果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不能“同化” 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则会在此基础上引起“顺应”,即对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经验和认知结构重新进行组合和改造。学习者就是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应”过程,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对于较为抽象的机电类专业课,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情境,将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一、利用生活事例创设实际情境

许多学生在机电类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机电类专业课艰涩难懂、带有神秘色彩。其实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机电类专业问题和事例。利用生活事例创设实际情境,可以避免教学从抽象的理论到理论,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

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教学中,上课前,笔者自制了一个举重比赛成绩判定的组合逻辑电路和一个判奇电路。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演示举重裁判是怎样判定比赛成绩的,然后引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

二、利用设问创设问题情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思维起始于问题,这是人类认识的基本特征。知识的获得是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的,是以对问题的分析和综合为前提的,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既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的最大效果,要将问题置于学生学习的边缘区,即“最近发展区”。简单的以检查学生记忆为基础的“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当然,复杂的、超越学生学习潜能的问题,也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电容器的串联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现有两个电容器C1:50μF,100V ;C2:100μF,150V,串联在200V的直流电压下,请问两个电容能否正常的安全工作。”根据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往往会回答“C1、C2都能安全工作。”但正确的答案是“C1、C2都被击穿,不能安全工作。”组织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过程,即是教学过程也是讨论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探究能力。

三、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演示情境

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恰当合适的实验,可以把学习内容充分反映出来,学习者通过观察或亲自参与实验,会把实验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或观察到的现象,尽量和自己原有知识和社会经验相联系,并会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从而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例如:在RLC串联电路特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来创设演示情境:将一个小灯泡R、电感线圈L和电容器C串联起来,把连好的电路接在频率可以调节的交流电源上,接通电路后,保持交流电源电压不变,改变交流电源频率,使交流电源频率由最小逐渐变大,这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灯泡会慢慢由暗变亮。当频率达到某一值时,小灯泡会变得最亮,此后,当频率超过这一值继续增加,小灯泡又会慢慢由亮变暗。如何解释这一种现象呢?教师通过演示情境观察,学生马上就明白小灯泡亮暗是和电源频率有关的。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间接情境

机电类专业课往往是一些实验性较强的课程,有些实验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完成起来比较困难,或既是能够完成,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实验可见、可观察的程度比较低,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某些实验过程、现象进行模拟。同时,也可对实验过程、现象进行放大或慢放,弥补实验的不足,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电磁感应原理的教学中,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看不到电场与磁场变化的,即使做了实验,学生对电场与磁场的变化也是感到很抽象、很难理解的。这时,如采用多媒体技术把电场与磁场变化用三维动画模拟出来,作为实验的补充,学生就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变化,效果也会好得多。

总之,在机电类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学习环境,并促使它们相互作用,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认知需要,以推动其思维的发展,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

猜你喜欢

机电类专业课创设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更正启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