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教学课堂评价方法探析

2014-08-04赵启文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一体化课程学生评价

赵启文

摘 ;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安排教学活动,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一体化教学中,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学生评价 ;综合职业能力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明确要求:“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心,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一、技工院校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内容简单

大部分技工院校在学生评价中,过多注重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评价方法为理论考试加技能操作,忽略了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评价。而现代企业招聘时恰恰注重的是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技工院校学生评价内容与企业存在脱节。

2.评价主体单一

大部分技工院校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任课教师通过考试考核、学生的日常表现(如迟到早退、提问、作业完成等项目),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考试内容选择、考试标准制定反映教师的主观因素,不能真实展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常常出现在校表现差的学生到企业往往受到重用的现象。因此学生评价应加入多种评价主体,如学生、企业、家长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3.评价方法单一

大部分技工院校只重视评价结果,忽略了评价过程;过分强调优劣的区别与选拔,忽略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注重教师评价,忽略了学生自评和互评,不能全面帮助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一体化课程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均需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有条件的课程还需引入企业评价,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技工院校学生评价指标设计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作为人社部确定的“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从改革起始就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进行了大胆尝试(见下表)。

表 ;一体化课程学生评价表

一级指标 二

标 评价依据 评价方式 权

重 得分

小计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20% 40% 40%

方法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能根据学习任务或学生工作页需要选择学习资料;能采用多种方法查阅资料;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炼 0.05

解决问题能力 能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找到解决问题方法;能小组合作编制学习任务解决方案;能根据他人建议或参考其他方案,完善本小组学习任务解决方案 0.05

独立工作能力 能按照学习任务解决方案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能按时完成学生工作页或教师布置的作业;能总结学习中取得成果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0.1

社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能根据学习任务(任务量、任务难度、任务时间限制等)和团队成员情况合理分工;能协助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能协调小组合作中遇到的矛盾或冲突 0.05

人际交往能力 能尊重师长;小组间和小组内未发现不和谐人际关系;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 0.05

职业适应能力 能主动融入新集体并承担任务;能接受并执行团队决定;具有一定的职业抗压能力(如能接受教师批评和同学异议); 0.05

语言表达能力 会讲普通话;能代表团队陈述方案,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语言表达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0.05

规范行为能力 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能遵守课堂礼仪和校园礼仪;发现问题能及时改正 0.1

专业能力 知识

考核 从理论知识题库中随机选题组卷考核,占专业能力成绩的30% 0.15

技能

考核 根据实训操作考核方案考核,占专业能力成绩的70% 0.35

总计

1.设立二级评价指标

一级评价指标分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二级评价指标中,将方法能力分解为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三项,社会能力分解为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行为能力五项,专业能力分解为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

2.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学校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制定各项二级指标评价标准。

(1)方法能力方面。“获取信息能力”评价标准:能根据学习任务或学生工作页需要选择学习资料;能采用多种方法查阅资料(如:教材,字典、词典、维修手册、网络搜索引擎等);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解决问题能力”评价标准: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小组合作编制学习任务解决方案;能根据他人建议或参考其他方案,完善本小组学习任务解决方案。“独立工作能力”评价标准:能按照学习任务解决方案,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能按时完成学生工作页或教师布置的作业;能总结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2)社会能力方面。“团队协作能力”评价标准:能根据学习任务(任务量、任务难度、任务时间限制等)和团队成员情况,合理分工;能协助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能协调解决小组合作中遇到的矛盾或冲突。“人际交往能力”评价标准:尊重师长;小组间和小组内未发现不和谐人际关系;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职业适应能力”评价标准:能主动融入新集体并承担任务;能接受并执行团队决定;具有一定的职业抗压能力(如能接受教师批评和同学异议)。“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标准:会讲普通话;能代表团队陈述方案,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语言表达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规范行为能力”评价标准: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能遵守课堂礼仪和校园礼仪;发现问题能及时改正。

(3)专业能力方面。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以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为主。其中知识考核试题从理论知识题库中随机选题组卷考核,占专业能力成绩的30%;技能考核根据实训考核方案考核,考核成绩占专业能力成绩的70%。

3.评价方法

改变传统的以授课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的模式,引入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模式,其中学生自评占各项二级指标总体评价20%,小组评价占40%,教师评价占40%。在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需占重要地位。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认识自己,明确努力目标。有条件的“订单班”还要引入企业评价,这样会使学生评价更加客观。

4.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采取特尔斐法。通过三轮企业人员的打分、统计和修正,确定最后的各项指标权重。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权重分别为0.05、0.05、0.1;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行为能力,权重分别为0.05、0.05、0.05、0.05、0.1;专业能力中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权重分别为0.15、0.35。值得强调的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各项评价指标权重需要适时调整。

总之,要全面评价一个学生,就必须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发展性和职业性,全面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猜你喜欢

综合职业能力一体化课程学生评价
一体化课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思考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浅谈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