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技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进

2014-08-04吴绍军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进职业资格

吴绍军

摘 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本文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和技校学生学习驱动力弱的现状,对如何发挥国外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势,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引用行动导向法中的导向教学法,加强教材内容和实训设备的建设,并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考核、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方式等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技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学改进 职业资格

一、技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的主板、内存、CPU、外设、显卡、电源、机箱等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选购、维护、组装、后期维护,及BIOS设置、常见故障分析及其诊断方法、系统性能优化、互联网组网及网络设备设置、网络的故障排除及维护,常用软件的使用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强、知识更新快、内容丰富、涉及的专业知识广,又特别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但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技工院校教育的要求。

技工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工作第一线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人才,学生应在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技能。这就决定了技工院校教育的特点应以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根本、实际动手能力为中心,以掌握理论知识、强化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技能实操、动手实训,注重培养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业务能力。教学应采用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紧扣市场脉搏、跟上技术潮流,把握发展动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显得落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计划必须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条件把该学科的最新发展信息传递给学生。经过不断地教学探索与实践,通过引入行动导向法等方式来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目前技校计算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选用教材的内容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软件和硬件都有日新月异的突破,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而学生学习只能通过课本中的一些陈旧的内容,一般选用的教材都是好几年前的书,即便是最新版的教材,其内容也滞后于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好多内容被淘汰了,学生还一无所知。授课教师在授课时会即便尽力补充一些的当前的新技术、新知识,学生也并不知道,加上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对行业了解较少,这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2.实训设备较差

计算组装与维护这门课主要的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上实训课时,往往老师把整个实验内容及过程讲完后,进行分组实操,但因学校条件有限,每七八名学生只能分配到一个实验台,在上完课后,有的学生还没有动手的机会。而且大部分机器已不能适用于教学实操的需求,无法完成教材内容要求的实验,加上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不强,这样就无法使学生在理论、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

三、技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手段的改进

1.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职业教育中,老师以现场操作、讲解为主。对每个知识点,教师会提前采用录像设备把操作流程录制下来,制作成视频材料,供教学演示和学生自主使用。通过动画、声音及视频,直观形象的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展现给学生,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解和示范,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大了信息容量;灵活分配教学内容,使其更加形象,更易于被理解,提高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以往传统教学中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教学。

2.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来完成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运用计算机硬件实物教学

首先通过讲解计算机主要硬件的设备,对这些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分类及其选购、组装、维护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再通过实物展示,将整个硬件安装过程展现给学生。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软件安装、系统设置、维护、测试,及操作系统优化、常见故障处理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国家职业认证的“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不再需要企业对其培训就直接能够上岗。课程所学内容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硬件销售员、电脑技术支持人员、计算机硬件评测师与计算机维修工程师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有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并制定实验单元的内容和技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理论、职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组装是当前计算机技术领域更新换代最频繁、最快速的计算机创新技术。同时,创新能力是当今网络时代信息传递交换环境下,人们最欠缺的能力。所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创新能力。首先,是教师的新意识、新知识、新实践的提高。计算机技术是全新的科学技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勤于新实践,并将新实践学来的知识进行创新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和“主动探索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协作学习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在计算机装配方面的创新能力。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机装配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自行设计,培养学生感知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制作出全新的作品。最关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新思维,让学生对自主选择的内容和组装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比较,开拓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设想,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5.与市场接轨、推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知识很有局限性,也很少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去了解。因此,将教学延伸至社会,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及扩大学生知识面,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让学生走出去。

6.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技工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技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解决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滞后于社会主流软硬件设备的问题,同时也可聘请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作为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的分组教学模式,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在实训结束后有可能得到就业的机会,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进,既有效地缓解了学时的紧张,克服了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从事IT从行业的基本本领。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技工学校 )

猜你喜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进职业资格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浅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的管理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MOOC参与的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进研究
《微电子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进
小学数学教学探微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
游戏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堂动起来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