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他民族吊脚楼一览

2014-08-03

中华民居 2014年1期
关键词:木楼吊脚楼瑶族

其他民族吊脚楼一览

瑶族吊脚楼

在南岭深处,处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蓝天碧水之间,群山掩映之中,一座座别致的木楼依山势而居,在陡峭的山地营造出一块平坦的人类生息空间,这就是瑶族民居吊脚楼。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傍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吊脚楼。瑶族人多居住在山区,很少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于是他们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山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可以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

瑶家吊脚楼“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瑶族人民根据实用性和环境特性,强化建筑性格,选址都在柴水方便、风光优美的地方,采用数十棵杉木撑起基脚,建起被称为“千脚落地”的木楼。整座木楼以杉木为柱、为梁、为壁、为门窗、为地板,以杉皮为盖顶,不油不漆,无矫无饰,一切顺其本色,自然天成,朴实无华,或金鸡独立于山脊,或连片成寨于坡前,或负山含水,或隐幽藏奇,千姿百态,格局自由,情调浪漫,更重要的是它冬暖夏凉,不燥不潮,空气新鲜,是瑶山人最好的居所。

这些吊脚楼,以分散的、朦胧的、隐蔽的方式呈现在你的面前,像一曲淡雅美妙的音乐,像憨厚纯朴的瑶家汉子,像恬静害羞的瑶家女儿,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的内涵之美感染着人们。

土家族吊脚楼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

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特征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侗族吊脚楼

山居侗族的住宅多为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楼上前半部光线充足,是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饭的所在,第三层楼上设卧房。一般一家一栋,也有的村寨,如广西三江县的苗江、八江、林溪一带,多聚族而居,将同一家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集于此,设宴接待宾客。平坝侗族,如天柱、新晃、榕江县的连江一带,大都是两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杂物。堂屋中设有“神龛”,两侧为卧室、厨房,猪牛圈都在屋侧房后。

室内布局,二层楼有火塘,是做饭和待客的场所。他们还保留了越人"坐皆蹲居"的古俗,饮食用矮脚几案, 坐的是原始木凳,很难找到高脚桌椅。做饭时柴火要由西方放进。因为传说西方是侗族发源的地方,火种是祖先从西方带来的。 侗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喜欢把环境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房屋的柱头,喜把它雕成竹子的形式,木楼喜配走廊和雕花栏干。寨里的水井,喜用雕花的青石板砌个小屋盖起来,井内还要放些红、白、黑相间的花鱼。寨前寨后都有古树遮荫。就连寨里的道路在用青石或卵石铺砌时,人们都是把它砌成各种图案,十分美观,故称“花街”。所以,进入侗乡,使人有如进入画廊之中。

重庆吊脚楼

自古以来,重庆就是巴人的聚居之地,在世代与自然的斗争中,巴人背倚山川,傍水而居,从陡坡峭壁上攀崖筑屋。据东汉时期的《华阳国志》载 :重庆“地所势刚险”,“皆重屋景居”,说明吊脚楼古已有之,历史悠久。

重庆属于川东,吊脚楼又体现了川东民居的特点。川东民居一般为小青瓦屋面、大出檐、白墙,穿斗式木构架,柱间采用夹板墙或竹笆壁组成混合墙,地板采用石板,立柱置于石基和条石上。川东的四合院住宅往往屋顶相连,遮雨防晒,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不仅使得屋前有回廊,也使得墙体避免雨淋。重庆吊脚楼没有遵循官式建筑的营造法则,不受形制的框框约束,无“堂屋”“厢房”主次之分,跟坡靠坎,依曲而行,功能上满足使用要求,构造上满足牢固之需,空间紧凑,开合随意,分割自然,布局灵活,尺度宜人,在“道法自然”中千变万化,形成多样化风格。

如今,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吊脚楼民居作为贫困和落后的象征,在主城区许多地段已被新建的高层建筑所代替。只有洪崖洞吊脚楼景区夜夜灯火辉煌,像一座艺术品一样依靠在山坡之上,仿佛在向过往人昭示着老重庆曾经的吊脚楼生涯。

猜你喜欢

木楼吊脚楼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小木楼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赠木楼故人
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之景观价值探讨
甘谷县大像山大佛窟木楼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