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4-08-01刘佑铭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原则

摘要: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般而言,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依次为:创设情境、开放课堂、适时点拨、合作探究、课后留创新作业。在探究式教学中,应把握如下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部分探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与网络交互式教学相互补充的原则。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过程;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97-02

一、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基本以教材为主,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论学生是否愿意,都只能被动接受。老师在上课时往往偏重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解,缺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接受课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往往只习惯于死记硬背一些结论,不注重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如此教学方式中,学生至多也只是了解了一些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而对结论和原理形成的时代特点、前提假设、适用条件及其局限性却不甚了了。例如,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最大化、消费倾向、灵活偏好等“规律”,是根据主体心理活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总结出来的。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很多学生只是将这些“规律”当作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记住,却很少对这些结论和原理进行进一步的独立思考。这样,学生们只是知道了对经济现象进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而对这些“规律”中存在的以主观心理因素取代各种客观经济关系的局限性却不甚了了,导致在面对相关经济现实时就很难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做出判断。这样,就无法实现教学“学以致用”的目的。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说:“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应高度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西方经济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际上,存在着多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式,在诸多方式中,探究式教学就很值得研究和尝试。

二、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所谓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一般而言,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依次为: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针对“人力资本”这个概念的探究,首先,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可创设的情境为:关于人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其他资本主义早期的经济学著作中,都曾多有论述,为什么这个概念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由舒尔茨等人提出,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然后,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可提供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穆勒、马歇尔、舒尔茨、贝克尔、汉森等人有关人力资本的资料,让学生去查阅。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自己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接着,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学生将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作用和地位的变化作为探究的方向。在这里,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在上述基础上,可让学生交流自主思考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此外,在课后,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在有关人力资本知识上掌握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三、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进行《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设计应把握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充分考虑探究内容应达到的目的,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来分析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帮助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或者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2.部分探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创造条件选择一些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由于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的限制,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统的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

3.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整个实践与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

4.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要求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并始终坚定“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念,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最大潜能,从而满足各种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教学过程更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5.与网络交互式教学相互补充的原则。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教育的结合也日益密切。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网络交互式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加他们知识的储藏量,并易于接受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式教学与网络交互式教学相互补充的方式,使教学具有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罗红卫.财经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2]王景利.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2).

[3]崔木花.《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张文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3).

[5]陈颖.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作者简介:刘佑铭(1973-),男,湖北孝感人,经济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县域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前沿问题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