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服装产业经济学》课程学生考核的几点思考

2014-08-01卢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考试

摘要:服装产业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庞大,其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多学科综合与交叉。本文在系统阐述了服装产业经济学的课程内容设置和现有考试凸显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对《服装产业经济学》课程学生考核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学生的学风和考风良性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服装产业经济学;课程考核;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93-02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1 Economics),又称为产业组织理论或产业组织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中所指的“产业”,不仅仅单指“工业”或“商业”或其他某个行业,而是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与“市场”是同义语。欧美西方国家的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产业经济学又称为产业组织学。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的系统研究,国外是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80年代之后,产业经济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成为当代经济学的三大前沿领域之一。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产业经济学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学科专业调整时,产业经济学才被列为二级学科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同时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大学课堂。

服装产业是部门繁杂的产业,它是以服装设计领衔,集服装加工、商业、贸易为一体的都市型产业。它是一个以服饰商贸为产业主体,以面料、辅料、服装加工等为产业支持;以饰件、化妆品、形象设计等为产业配套;以展览业、服装报刊及新闻传播、信息咨询等为产业媒介;以服装教育为产业的人才资源基础的综合性产业。服装工业是指单纯意义的“服装工业生产”。服装产业对推动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和促进城市经济的综合发展,提高城市整体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城市知名度,服装业是适合城市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产业之一。而我校主要是结合学校服装的教学特色开设了《服装产业经济学》的特色专业课程。

一、《服装产业经济学》课程设置及现有考试凸显的问题

1.现有的教学设置与考核。我校开设的《服装产业经济学》课程主要以服装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和探讨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问题及产业间的结构问题。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其研究内容对提高服装产业和服装企业管理的效率意义重大。该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论文和考试。通过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产业经济学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能用所学理论对服装产业经济现象加以分析,重点掌握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能对服装产业进行组织、结构和产业关联分析,并了解服装产业的相关产业政策。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地介绍产业经济学所涵盖的理论和知识,注意在讲课中随时介绍最新的产业经济理论和观点、产业时事,并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当前的产业经济问题。为督促学生增加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完成一篇正式的论文。在课程期终考核环节上,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采用笔试闭卷方式,占80%题型一般包括判断、选择、计算和问答。

2.现有学生学习与课程考核的问题。目前的授课仍然是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教师忙而学生闲,学生认为考试背背重点就可以了,还能拿高分,更不重视课堂教育和自我学习。同时以往的教学评价考试为核心,重点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我校学生的学风和考风需要狠抓。一些学生不重视学习,考试不重视复习,有些学生有考试舞弊,小抄现象,尤其考查课。这些都需要从多方面治理。而课程的考核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从制度上来缓解考试的不良行为。服装产业经济学的考试一直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很多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来通过,在课程教学中根本不重视甚至完全不学。有的学生在考试中还存在违纪行为。考试不仅要测试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加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增加开放性。

二、关于服装产业经济学期终考试评价的几点建议

1.教学中。教师在服装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性和创新性。案例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视频资料。案例教学除了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内容、设置讨论问题外,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善于思考,通过经济理论来解释案例内容,再通过案例内容来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利用与案例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网络和影视产业迅速发展,视频资源比较丰富,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理解相关概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的节奏。教师授课的节奏要适合学生的思维速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调整内容的节奏、语速的节奏和时间的节奏,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案例内容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学生“消化”,不能只考虑教师的知识结构而忽视了学生“听取—获取信息—消化理解”这一过程。

2.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上,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而弱化期末的闭卷考试。服装产业经济学是高年级的特色专业课程。在最近两年的服装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中一直在尝试,让学生分组做论文,培养其将课堂知识应用于论文撰写,引导其检索资料,分析现实中的产业问题和产业政策,并贯穿教学全过程。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建议在今后的考核环节加大论文撰写的分值比例到40%,建立严格的评判制度,来细化和评价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而不是把考核重点放在期末考试上,让学生将学习的眼光放在学习过程上。服装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考查课,我准备将课程结束时的期末闭卷考试调整为开卷考试,增强开放性,从一个侧面来扭转学生的考试违纪行为。考核评价的比例分配为10%的平时分、40%的论文分和50%的考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系列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精品课程建设(JPKC1205)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卢安,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教研室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考试
英语词汇学教学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