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学校“冠名班”的几点思考

2014-08-01周剑峰,许小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企业文化

周剑峰,许小霞

摘要:为了落实国务院、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学校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组建了冠名班,使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得以提高,还在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到企业氛围。

关键词:企业冠名;职业学校;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84-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为进一步推进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使学校教学真正能贴近企业、靠近市场,让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参与实训设备的建设,参与招生和学生的毕业分配,培养出更多的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的一线操作人才。本着学生、学校与企业“三赢”的原则,学校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组建了冠名班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冠名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我校教师共同执教,最终使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得以提高,还在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为确保培养出的学生符合冠名企业的用人标准,对冠名班级的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我们开拓视野,在建设理念上要创新,以科学的眼光来面对班级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建设好企业冠名班级的文化建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确保学生质量

企业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每个企业都需要能深刻领会企业文化、充分了解企业管理理念、安心为企业发展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的管理队伍,更需要善于学习、接受新知识、适合岗位需求变化的员工。开设企业冠名班是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劲,待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适应岗位职能。在确定组建企业冠名班级前,在各一年级中专班中进行组班前的宣传工作,并认真组织召开家长会,由学生根据条件自愿报名,招收对象严格规定为各班品学兼优的学生,然后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组织学生进行面试和选拔,面试的主要内容就是考查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素质,最终确定组成企业冠名班级学生名单。如我校组建华鹏班时,精心组织了家长会并要求学生共同参加,由学校领导和企业相关领导对组建华鹏班的宗旨和相关要求做详细说明,即明确进入冠名班的目标。

二、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理念、行为、价值观、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等的总和,它是企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复合体,用以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总目标服务。在企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三流企业竞争靠产品,二流企业竞争靠服务,一流企业竞争靠文化”。优秀企业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是促进中职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与加速器,是联结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桥梁与纽带。企业冠名班与非冠名班的区别,首先在于在这个班集体中有鲜明的企业文化气息,如江苏华朋集团的企业文化就是“三气”精神,即“公司有名气、干部有勇气、职工有志气”。这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提炼出来的激励职工勇于进取、敢于争先、奋于拼搏,尽可能发挥出最大的“个人价值”,为企业创造无尽财富的根本保证。这种文化气息能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和熏陶,进而融合成为该冠名班的“班级文化”。在创设班级文化氛围时,引入企业的核心理念,在布置教室时,将企业核心文化张贴在教室前,时刻提醒同学们的准员工身份,在宣传栏中布置企业周报,及时了解企业动态。使班级的墙壁会说话,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业务、人文管理、用工要求及待遇,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冠名班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选择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方向,强化学生的使命感。

三、合理安排所学课程

冠名班主要为企业培养适应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人才,在开设课程时应以企业的需求和效益为基本的出发点,将学校的教学目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有机协调,力求通过探索与实践,找准学校与企业利益的契合点,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如我校“华鹏班”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机电相关知识外,还要开设变压器的相关专业课程如变压器绝缘材料、变压器铁心等课程,以适应企业工种要求。为了能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近距离接触,培养出能在企业派上用场的技术性人才,冠名班的授课老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学校承担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企业主要负责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如利用每天的上午主要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下午进行专业课学习。

四、深入开展工学结合

冠名班的学生不仅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能够具有分析判断、解决现场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这要通过课堂教育与实训的结合,与行业、企业实践的结合才能达到。因此在学生一进入冠名班就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月工学结合,每个学生安排一位技术能力较好的员工进行师徒结对,负责工学结合期间的安全教育和技能指导工作,在工学结合期间以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完成每一项工作,只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实习结束后由带班班长组织考核,作为毕业录用的依据,使企业文化及早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企业冠名班架起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对学校而言,能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配置教学资源,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的弊端;对企业而言,学生进了“冠名班”,就会有归属感,有主人翁的意识,自觉地增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精神、质量意识和团队意识。对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就明确了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学习更为主动。

参考文献:

[1]于小江.从企业文化看班级文化构建[J].广西教育,2010,(1).

[2]江大源.企业文化对“订单班”之班级文化构建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3]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企业文化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