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2014-08-01邓淼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物联网信息技术

摘要:物联网是世界新一轮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战略制高点,发展物联网,对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人们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教育界也非常重视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高校纷纷设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或开设了相关课程。作为一个比较新的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参考。结合参与制定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一些建议供同行讨论和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培养方案;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82-02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产物。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类物体接入互联网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和舒适工作环境的追求也提出了各类物体联网的需求。不少国家都把发展物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进行推行,在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人们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现实意义。物联网发展的根本要素是物联网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培养众多高素质物联网人才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为配合我国发展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教育部早在2011年专门下发了通知,鼓励各高校新增相关专业,加大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前两年教育部公布的“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中,“物联网工程”专业年年都成为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的热门专业。今年我参与了河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新专业的申请工作,并参与起草了该专业培养方案。下面是我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不同院校的培养方案应当突出该校特色

在起草“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借鉴和学习了国内若干院校去年或前年制定的培养方案。这些院校的培养方案有少部分突出了该院校特色,体现了学校的学科优势,但是大部分院校的培养方案同质化严重,不但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等内容大致相同,而且主要课程的设置、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的安排以及各学期授课计划都大致相同。未来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化,不同行业在部署物联网时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各个高校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都一样的话,培养出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院校特色和优势学科,培养更“专”的物联网人才。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在粮食领域特色非常鲜明的院校,具有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粮食信息与检测技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信息处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等粮食信息领域科研基地。河南省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规划,提出了建设粮食核心区的构想,而物联网的应用将推动该产业技术提升,并对提高我国粮食及其相关行业的信息化程度,确保粮食品质安全和数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面向粮食信息处理方向人才需求,设定具有行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设立粮食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等选修课程群,培养具有相对明确行业定位的技术人才,以满足粮食相关行业依托物联网技术进行产业提升的人才需求。

二、课程设置不宜求全

物联网是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多项知识的交叉学科,在本科阶段的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全面知识是不太可能的。如果课程设置过于求全,那么每门课程的学时必然会比较短,这样学生就忙于应付各种课程,并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各种相关技术。院校在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时,也应该结合院校特色和优势学科,针对行业特殊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如果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优势,那么将会便于学生未来就业以及相关行业选拔优秀人才。河南工业大学的课程设置就针对工程类应用型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充分考虑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形成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特色。

三、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教学

物联网是面向应用的,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其培养方式应推行开放的国际教育评价体系,集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着力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开放型的与国际接轨的物联网技术工程师。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需要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教师,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并且还要加强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河南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工程”新专业申请之前已经建立了物联网综合实验室,该实验室购置了创新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系统、WSN JAVA开发套件、射频识别(RFID)实验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等关键设备,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把传感器技术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通过传感器技术相关实验,使得学生能够熟悉多种传感器应用,包括声音、电磁、温度、湿度、气体、机械动作等多种感知信号的应用;能够使用不同类型CPU实现传感器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够实现多样的传感器接口的应用设计。

四、需要和企业联合培养

高校教师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企业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了培养高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必须校企联合,既要让学生掌握较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院校需要严格把关,精挑细选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合作企业通过选派优秀讲师授课、安排学生实习等方式帮助学校培养学生,学校通过技术转让、推荐优秀毕业生等方式支持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共赢。在这种合作中,企业和院校都应该从大局出发,放远眼光。尤其是企业,不能计较一时或一次的投入产出,应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帮助学校培养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物联网专业人才。院校也要主动为企业着想,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物联网专业人才。物联网产业是全球定位的新兴产业,我国在物联网相关技术方面的储备使得我们在该产业上具有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同发优势。专业人才培养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作为服务社会、勇挑重担、担当责任和科研创新的高校有必要增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大量物联网专业优秀人才,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产业走在世界前列。在制定“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统筹兼顾、突出特色、有所侧重、校企联合、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力争为社会培养掌握核心技术、行业急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桂田,龚六堂,张全升.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张春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王辉.智慧城市(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张海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校级优培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邓淼磊(1977-),男,博士学历,副教授,任教于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物联网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