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西安某高校本科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4-08-01杨晶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杨晶

摘要:大学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他们的负面影响很多,比如消费状况,大家就普遍认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很大,即存在着整天出入高级酒店和娱乐场所的高消费和连吃饭都难以解决的超低消费。本论文通过社会调查方法来证明上述情况是否属实,并对本科生消费状况作初步分析。

关键词:本科生;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58-02

一、调查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的方法,调查对象是西安某高校本科生。我分别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且男女比例平均,学生居住环境包括了农村、乡镇和城市,样本具有代表性,所以本人认为调查的结果应该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1)农村学生:家庭月收入为1000~2000元比较普遍,占到50%;家庭月收入为2000~3000元比例也不少,占到30%;当然也有比较富裕的农村,家庭月收入为3000~5000元,占到10%;还有家庭月收入仅1000元以下的,也占到10%。(2)乡镇学生:家庭月收入比例比较分散。1000元以下占到10%,1000~1500元占到10%,5000元以上占到10%,1500~3000元和3000~5000元各占到35%。(3)城市学生:家庭月收入比例较集中,2000~4000元占到50%;同样,4000~6000元也占到50%。

2.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还是用于饮食支出,月消费300~550元占主要地位,表明大学生消费水平比较平均,月消费3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的仅占到10%,差距不明显;学习支出和电脑电话支出为第二消费支出,但大部分学生消费是在300元以下,300~550元的消费只占到15%;多数学生的衣服化妆品和娱乐社交支出月消费都在300元以下,高消费不存在普遍性。

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对于你是否经常在学校食堂吃饭,95%的学生回答“是”,看来大学生是不经常下馆子的。大四学生在毕业前会经常请客吃饭,但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则选择大部分时间在食堂吃饭。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借贷消费作为支付高额学费的一条途径,越来越得到大家特别是农村贫困大学生和父母是工薪阶层的学生的认同,当然持无所谓态度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对于高消费和勤俭节约同学们态度比较鲜明,没有人赞成高消费反对勤俭节约,这在总体原则上态度是正确的,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对于宿舍是否有攀比之风,20%的同学认为有,65%的同学认为没有,15%的同学认为看不出来。而对于宿舍消费差距的问题,15%的同学认为大,50%的同学认为一般,25%的同学认为不大,10%的同学认为看不出来。

4.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和消费水平。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经济主要来源还是靠父母的资助,但是可喜的是55%的学生选择勤工俭学,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能够端正思想,并不认为贫穷是丢人的,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既自立又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还有一些城市的大学生也加入了勤工俭学的队伍中,锻炼自己。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总体一般,但是由于一些必要的日常支出,使得每月300元以下的消费几乎为零;而1000元以上的消费也几乎不存在。

三、小结与建议

通过调查,首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经济支付能力有限,因此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只是处于温饱略有结余;其次,性别因素对总支出、饮食支出、衣服支出、电话电脑支出等有一定的影响,显然男生在饮食、电脑上的花费要大于女生,而女生在衣服、电话上的花费要多于男生;最后,我认为在大学生中并不存在高消费,消费水平总体一般。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经济上还不能独立,为了更好地消费,我认为主要应该形成健康消费的原则:

1.量入为出的原则。生活消费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涵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量力而为。在每月、每学期的开销之前,要对自己的“收入”有个比较准确的估算,对日后的消费有个合理的安排。

2.经济适用的原则。在选择物品时,要讲究实用,优先考虑使用频率最多的用品,把消费投向主要用于吃饭和学习,而娱乐和交际的支出尽力减少,多向有利于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投资,要注重投资效益。

3.统筹计划的原则。在花钱上学会计算计划,这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细致严谨的生活作风,这对学习、将来的工作、家庭生活都是有益的。合理计划,统筹安排,总的原则是依照需要顺序“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不同年级、不同时期成长发展的需要安排合适的消费构成。

4.角色定位原则。在确立消费时,要正确认识自己,体谅家庭情况,了解社会环境,特别要注意自己是社会群体中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以社会所赋予的角色要求,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

参考文献: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范伟达.现代社会研究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要:大学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他们的负面影响很多,比如消费状况,大家就普遍认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很大,即存在着整天出入高级酒店和娱乐场所的高消费和连吃饭都难以解决的超低消费。本论文通过社会调查方法来证明上述情况是否属实,并对本科生消费状况作初步分析。

关键词:本科生;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58-02

一、调查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的方法,调查对象是西安某高校本科生。我分别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且男女比例平均,学生居住环境包括了农村、乡镇和城市,样本具有代表性,所以本人认为调查的结果应该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1)农村学生:家庭月收入为1000~2000元比较普遍,占到50%;家庭月收入为2000~3000元比例也不少,占到30%;当然也有比较富裕的农村,家庭月收入为3000~5000元,占到10%;还有家庭月收入仅1000元以下的,也占到10%。(2)乡镇学生:家庭月收入比例比较分散。1000元以下占到10%,1000~1500元占到10%,5000元以上占到10%,1500~3000元和3000~5000元各占到35%。(3)城市学生:家庭月收入比例较集中,2000~4000元占到50%;同样,4000~6000元也占到50%。

2.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还是用于饮食支出,月消费300~550元占主要地位,表明大学生消费水平比较平均,月消费3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的仅占到10%,差距不明显;学习支出和电脑电话支出为第二消费支出,但大部分学生消费是在300元以下,300~550元的消费只占到15%;多数学生的衣服化妆品和娱乐社交支出月消费都在300元以下,高消费不存在普遍性。

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对于你是否经常在学校食堂吃饭,95%的学生回答“是”,看来大学生是不经常下馆子的。大四学生在毕业前会经常请客吃饭,但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则选择大部分时间在食堂吃饭。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借贷消费作为支付高额学费的一条途径,越来越得到大家特别是农村贫困大学生和父母是工薪阶层的学生的认同,当然持无所谓态度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对于高消费和勤俭节约同学们态度比较鲜明,没有人赞成高消费反对勤俭节约,这在总体原则上态度是正确的,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对于宿舍是否有攀比之风,20%的同学认为有,65%的同学认为没有,15%的同学认为看不出来。而对于宿舍消费差距的问题,15%的同学认为大,50%的同学认为一般,25%的同学认为不大,10%的同学认为看不出来。

4.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和消费水平。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经济主要来源还是靠父母的资助,但是可喜的是55%的学生选择勤工俭学,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能够端正思想,并不认为贫穷是丢人的,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既自立又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还有一些城市的大学生也加入了勤工俭学的队伍中,锻炼自己。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总体一般,但是由于一些必要的日常支出,使得每月300元以下的消费几乎为零;而1000元以上的消费也几乎不存在。

三、小结与建议

通过调查,首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经济支付能力有限,因此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只是处于温饱略有结余;其次,性别因素对总支出、饮食支出、衣服支出、电话电脑支出等有一定的影响,显然男生在饮食、电脑上的花费要大于女生,而女生在衣服、电话上的花费要多于男生;最后,我认为在大学生中并不存在高消费,消费水平总体一般。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经济上还不能独立,为了更好地消费,我认为主要应该形成健康消费的原则:

1.量入为出的原则。生活消费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涵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量力而为。在每月、每学期的开销之前,要对自己的“收入”有个比较准确的估算,对日后的消费有个合理的安排。

2.经济适用的原则。在选择物品时,要讲究实用,优先考虑使用频率最多的用品,把消费投向主要用于吃饭和学习,而娱乐和交际的支出尽力减少,多向有利于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投资,要注重投资效益。

3.统筹计划的原则。在花钱上学会计算计划,这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细致严谨的生活作风,这对学习、将来的工作、家庭生活都是有益的。合理计划,统筹安排,总的原则是依照需要顺序“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不同年级、不同时期成长发展的需要安排合适的消费构成。

4.角色定位原则。在确立消费时,要正确认识自己,体谅家庭情况,了解社会环境,特别要注意自己是社会群体中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以社会所赋予的角色要求,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

参考文献: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范伟达.现代社会研究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要:大学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他们的负面影响很多,比如消费状况,大家就普遍认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很大,即存在着整天出入高级酒店和娱乐场所的高消费和连吃饭都难以解决的超低消费。本论文通过社会调查方法来证明上述情况是否属实,并对本科生消费状况作初步分析。

关键词:本科生;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58-02

一、调查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的方法,调查对象是西安某高校本科生。我分别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且男女比例平均,学生居住环境包括了农村、乡镇和城市,样本具有代表性,所以本人认为调查的结果应该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1)农村学生:家庭月收入为1000~2000元比较普遍,占到50%;家庭月收入为2000~3000元比例也不少,占到30%;当然也有比较富裕的农村,家庭月收入为3000~5000元,占到10%;还有家庭月收入仅1000元以下的,也占到10%。(2)乡镇学生:家庭月收入比例比较分散。1000元以下占到10%,1000~1500元占到10%,5000元以上占到10%,1500~3000元和3000~5000元各占到35%。(3)城市学生:家庭月收入比例较集中,2000~4000元占到50%;同样,4000~6000元也占到50%。

2.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还是用于饮食支出,月消费300~550元占主要地位,表明大学生消费水平比较平均,月消费3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的仅占到10%,差距不明显;学习支出和电脑电话支出为第二消费支出,但大部分学生消费是在300元以下,300~550元的消费只占到15%;多数学生的衣服化妆品和娱乐社交支出月消费都在300元以下,高消费不存在普遍性。

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对于你是否经常在学校食堂吃饭,95%的学生回答“是”,看来大学生是不经常下馆子的。大四学生在毕业前会经常请客吃饭,但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则选择大部分时间在食堂吃饭。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借贷消费作为支付高额学费的一条途径,越来越得到大家特别是农村贫困大学生和父母是工薪阶层的学生的认同,当然持无所谓态度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对于高消费和勤俭节约同学们态度比较鲜明,没有人赞成高消费反对勤俭节约,这在总体原则上态度是正确的,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对于宿舍是否有攀比之风,20%的同学认为有,65%的同学认为没有,15%的同学认为看不出来。而对于宿舍消费差距的问题,15%的同学认为大,50%的同学认为一般,25%的同学认为不大,10%的同学认为看不出来。

4.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和消费水平。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经济主要来源还是靠父母的资助,但是可喜的是55%的学生选择勤工俭学,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能够端正思想,并不认为贫穷是丢人的,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既自立又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还有一些城市的大学生也加入了勤工俭学的队伍中,锻炼自己。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总体一般,但是由于一些必要的日常支出,使得每月300元以下的消费几乎为零;而1000元以上的消费也几乎不存在。

三、小结与建议

通过调查,首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经济支付能力有限,因此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只是处于温饱略有结余;其次,性别因素对总支出、饮食支出、衣服支出、电话电脑支出等有一定的影响,显然男生在饮食、电脑上的花费要大于女生,而女生在衣服、电话上的花费要多于男生;最后,我认为在大学生中并不存在高消费,消费水平总体一般。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经济上还不能独立,为了更好地消费,我认为主要应该形成健康消费的原则:

1.量入为出的原则。生活消费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涵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量力而为。在每月、每学期的开销之前,要对自己的“收入”有个比较准确的估算,对日后的消费有个合理的安排。

2.经济适用的原则。在选择物品时,要讲究实用,优先考虑使用频率最多的用品,把消费投向主要用于吃饭和学习,而娱乐和交际的支出尽力减少,多向有利于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投资,要注重投资效益。

3.统筹计划的原则。在花钱上学会计算计划,这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细致严谨的生活作风,这对学习、将来的工作、家庭生活都是有益的。合理计划,统筹安排,总的原则是依照需要顺序“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不同年级、不同时期成长发展的需要安排合适的消费构成。

4.角色定位原则。在确立消费时,要正确认识自己,体谅家庭情况,了解社会环境,特别要注意自己是社会群体中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以社会所赋予的角色要求,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

参考文献: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范伟达.现代社会研究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