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图书馆短信平台服务功能的拓展

2014-08-01钱仁贵,龚玉平,周晓珏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钱仁贵,龚玉平,周晓珏

摘要:通过开发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实现图书馆在图书荐购、借阅预约、超期提醒、手机续借、新书通报、图书馆与读者进行短信互动等服务功能,是学校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进一步增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性和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

关键词:短信平台;主动服务;GPRS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55-02

随着人们对信息时效性要求的提高,图书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个性化信息的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拓展服务手段和加快数字化建设的目标,也是图书馆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自主研发基于短信猫的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接,实现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读者服务的个性化、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一、国内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功能的现状

我国手机短信业起始于1998年,与其他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惊人,据统计,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1.8亿,平均每天超过4亿条短信在用户指间传送。据世界GSP协会的统计,2003年世界范围内手机短信量为5100亿条,其中中国达到1700亿条,占世界短信量的1/3。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2003年11月20日在京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显示,网站短信息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预计,2008年多媒体短信业务规模将达到220亿美元,用户将达到3.8亿。该结果显示,我国的手机短信业发展前景乐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1]图书馆读者中也占有比较大数量,开展图书馆短信服务将充分发挥图书馆以人为本的主观能动性。基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非通用数据库的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在国内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使用还为数不多,高校也只有30%的图书馆开始尝试图书馆短信服务作为图书馆新型的服务模式。北京理工大学2003年首先开通手机短信服务;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浙江省图书馆、中山大学等率先尝试推出手机短信服务模式;2007年,清华大学搭建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停止发送纸质流通通知;国家图书馆于2008年启动移动服务。基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非通用数据库的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主要采用‘通知方式者居多,‘查询方式只在个别图书馆中开展,但因需要读者熟记口令、编写短信、并要等待回复和支付主发短信费用,因此显得烦琐和不便。而要实现“阅读”方式就必须建立手机版图书馆网站”。[2]近年,GPRS在工业、农业方面的使用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图书馆通过借鉴GPRS在各行业应用的成功案例以及国内外图书馆的具体做法,针对图书馆的特点,在使用成本、功能设计,数据对接等方面对硬件设备、软件架构以及通讯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自主研发基于短信猫的手机短信服务平台与图书馆业务系统数据库对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非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抽取,搭建手机短信服务平台。短信猫类似于普通手机,运营商为其提供和普通手机一样的服务。采用“短信服务平台+短信猫+SIM卡”的方式,实现短信猫的短信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将手机SIM卡插入短信猫,再通过USB或者RS232串口将短信猫与计算机连接,使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实现短信的收发功能。

二、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功能拓展的思路

手机短信应用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读者信息服务能力,探索信息服务的多种渠道,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将基于GPRS的手机短信服务集成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中,为读者服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加快图书馆流通速度,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可以解决BBS和e-mail信息交流的时滞性和电话沟通的不方便,增加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三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地位,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建立具有短信收发功能的图书馆短信平台,确保图书馆在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具体实现以下几项服务功能。

1.开发图书馆馆短信平台短信自动推送功能,实现短信自动推送服务读者。一是通过短信平台自动向读者进行自动推送逾期信息,便于读者及时归还图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二是通过短信平台自动向读者发送新书信息,便于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新进图书;三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手机向图书馆手机短信平台发送短信,对图书进行预约和续借,为读者能够随时随地办理预约和续借业务提供便利。

2.开发图书馆短信平台手工推送功能,实现短信手工推送短信服务读者。一是通过图书馆短信平台向读者手工推送图书馆的有关通知公告,确保读者能够及时了解图书馆的相关信息;二是通过手工推送短信,向读者发送节日、生日祝福,为读者提供人文关怀,增加图书馆与读者的情感;三是通过手工推送短信,发送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名言,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搭建图书馆与读者短信互动平台,增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在图书馆短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图书馆与读者短信互动平台,发送有关社会现象、学术争论、有奖征答等内容的短信,引导学生通过编辑短信参与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图书馆与读者的情感,提高活动效果,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总之,短信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是短信向专业化应用领域的拓展,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读者信息服务能力,探索信息服务的多种渠道,为图书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手机短信应用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读者信息服务能力,探索信息服务的多种渠道,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将基于GPRS的手机短信服务集成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中,为读者服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加快图书馆流通速度,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可以解决BBS和e-mail信息交流的时滞性和电话沟通的不方便,增加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三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地位,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林英.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4):82-83.

[2]马爱芳,等.我国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图书馆工作于研究,2009,(12):88-90.

[3]刘霞.手机短信在图书馆用户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8,(5):81-83.

[4]田静.3G时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拓展应用[J].图书情报通讯,2009,(4)..

[5]崔宇红.基于手机短信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4):67-68.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图书馆数据库与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对接研究”(2013030)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钱仁贵(1954-),男,江苏如皋市,副教授,馆长,学士,研究方向:图书馆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