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心理学中关于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

2014-08-01王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阅读

摘要:文章标记效应是近些年阅读心理学研究中受到关注的领域。该领域的研究对于指导阅读教学及揭示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加工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SARA理论,对文章标记效应作用机制提出新的观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当与具身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继续深入地研究主客体因素对文章标记效应的综合作用,开拓文章标记效应探讨的新视野。

关键词:文章标记;文章标记效应;阅读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46-02

近代阅读心理学研究中,文章标记效应逐渐成为一个新领域。文章标记效应是指文章标记在阅读加工过程中对文章理解与信息保持和回忆的促进效应。该领域的研究对揭示文章阅读心理加工过程的实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教育实践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拟就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概括,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趋势,以期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启发。

一、文章标记的含义

顾名思义,标记就是在文章中起标识作用的各类信息的总称。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文章标记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分类并没有统一界定,但从其位置、形式和功能上还是可以发现许多共同特征。总的来说,文章标记在文章中并没有固定位置,它形式丰富,既可以是语言刺激符号,物理刺激符号,也可以是词、短语或句子,功能是引导读者集中注意力于文章中某些重要内容上,并能使文章主题结构的呈现方式更为直观。

二、文章标记效应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文章标记存在的意义在于使读者理解文章时更为容易。Lorch认为,标记效应存在于注意、阅读加工、理解、记忆和选择性通达这几个方面中。诸多研究已表明,文章标记确实对阅读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对文章标记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得到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Lorch等人发现,文章标记可以促进被试者对文章主题信息的回忆。John R.Surber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标题对重要信息的回忆起促进作用,对具有较高先前专业知识的学习者影响更为明显。何先友、莫雷发现,文章宏观标记可以促进文章主题信息和从属信息的保持,文章微观标记可以促进被标记的具体信息的保持。李寿欣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视频终端呈现条件下,场独立者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显著高于场依存者。Lorch等人在研究中发现,组织标记使读者改变加工策略,系统的编码文本结构。Jenny S.L.Chung在研究中指出:低水平组需要依赖明显的标记作为建构意义的手段,逻辑连词对理解宏观水平有促进作用,段落标题对微观和宏观的理解都有帮助,两者结合效果更好。白学军等人的研究表明,对被试者进行构建文章标记的主动性训练,有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保持量的提高。杜晓新等人在研究中指出,组织结构图作为标记可以促进被试者对文章整体信息的通达。黄丽英在研究中发现,标记能够吸引并集中被试者的注意力,帮助其深入加工文本。

三、文章标记效应作用机制的新发展

研究者就文章标记产生的影响是体现在信息数量的保持还是问题解决的质量上提出了数量性假说和质量性假说。数量性假说,指文章标记有助于促进读者对文本信息的获得。质量性假说,指文章标记有助于促进读者主动构建文章主题结构表征,从而提高其问题解决与迁移能力。数量性假说和质量性假说都能解释特定因素条件下的部分事实,前者更适用于衡量文章回忆量的增加效应,后者则更适用于衡量标记的结构迁移效应。有差异才有新意,我们不应把两种假说矛盾对立起来判断孰是孰非,而更应着重研究两种假说在何种条件下更具说服力。研究者就文章标记对读者阅读策略的影响方面提出了策略转换假说和共同策略假说。策略转换假说,指文章标记通过改变读者阅读文章的编码策略,从而影响文章的理解。Bonnie J.F.Meyer等人在研究中得出结论:结构策略训练能增加信息回忆量,策略转换假说得到了支持。曾新荣等人通过眼动分析技术发现:被试者在阅读有、无标记英文文章主题句时的眼动模式是不同的,结果符合策略转换假说。共同策略假说,指文章标记效应主要体现在影响文章信息的提取阶段,文章标记是否存在并不会改变阅读文章时的编码和提取策略,而是通过改变文章主题结构信息的可通达性而影响信息的提取。崔磊等人运用眼动分析技术的研究表明,标记存在与否,读者都会在阅读时构建较为完整的主题结构表征,并以此指导随后的阅读,共同策略假说得到了支持。SARA理论是对标记效应作用机制的发展性论述。该理论包含两个子部分,即基于文章的标记理论和基于读者的标记理论。两个理论系统地指出了标记手段及其对于文本加工过程的影响,即标记可向读者提供与阅读目标相关的并且与认知加工相通达的可利用的信息。基于文章的标记理论认为,标记具有传达不同类型信息的信息功能。主要包括:第一,区分文章中潜在的结构分界、传达文章中的分层组织部分、传达文章中的顺序组织部分、标注文章的某一部分、识别文章中某一部分的主题、识别文章中某一部分的功能、强调文章中的某一部分。第二,标记在它们引导信息的范围或文本分段上是多样的。第三,标记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第四,标记在它们引导与文本分段相关的位置是不同的。基于读者的标记理论认为,在两种情况下,文章标记可以影响文章加工过程:首先,标记提供与读者阅读目标及背景知识相关的信息。其次,标记的信息与认知过程相通达。

四、影响文章标记效应的主客体因素

影响文章标记效应的主体因素主要指与读者有关的因素,如读者的阅读水平、认知方式、阅读策略等。而客体因素主要指与文章本身有关的因素,如文体形式、主题组织的特征方式、标记数量及类型等。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如文章语言类型、任务条件、呈现方式、阅读动机、结构训练等。此外,因变量的类型和测试方法的差异,使得文章标记效应这一领域的研究更为多元化。这也对我们展开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五、未来研究展望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日后的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源。虽有启发,但也有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未来我们应系统地展开研究的新设想和深化该领域研究的基本思路,颠覆传统模式,适当与新兴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第一,系统深入地探究影响文章标记效应主客体因素,着眼于各因素的综合作用,寻找新的结合点。第二,对不同标记产生的不同效果做进一步分析,进一步完善SARA理论中标记提供的信息功能的分离。第三,更加注重对不同研究者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的探索,提出一个更加有说服力的假说来解释文章标记效应产生的机制。第四,继续研究在不同阅读条件下文章标记的迁移效应与规律,加强对文章标记的间接效应的研究,开拓文章标记效应研究的新视野。

参考文献:

[1]何先友,莫雷.文章标记效应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

[2]曾新荣,刘志方,张兰兰,闫国利.英语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文章标记效应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9,29(1).

[3]John R.Surber,Mark Schroeder.Effect of prior domain knowledge and headings on processing of informative text[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7,(32):485-498.

作者简介:王琳(1988-),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硕士。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