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与学风建设的有机融合

2014-08-01王瑜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风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摘要:学风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风包括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心理状态。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职业院校学校的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学生良莠不齐,表现为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懈,考试作弊等。学风下降也是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存在的普遍现象,抓好学风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风;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82-02

一、学风建设现状

1.生源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高校扩大招生后,高等教育从原有的“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招生数量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学风问题日益突出,而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好的学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学风问题日益突出势必影响学校及学生的发展。

2.生源质量下降带来的蝴蝶效应。高职学院学风总体比较薄弱,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学院。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着缺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现象。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差等不良学习行为严重影响了高职学院的学习环境,妨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取。由于部分同学诚信意识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平时没有努力学习,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扎实,却期望考试合格甚至是拿高分,于是投机取巧,铤而走险,考试作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习不认真,考场伤脑筋,平时不努力,考试搞舞弊”的不良风气。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发生在小部分学生身上,但这与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形成良好的学风是不相容的。

3.学风形成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在观念上普遍存在着对学风管理重视不够的问题。主要精力重点放在学院定位发展、人员配备、专业调整与建设、招生与就业、上规模、上基建与增设备等方面,对学风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学风建设问题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没有把学风管理纳入学校全局管理,没有花足够精力去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没有认真去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能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办法和措施,造成学风建设管理方面在人员安排、工作计划、经费投入、检查落实等环节,没有形成良好的链接,没有形成人心所向、齐心协力的学风建设氛围。学校在学风建设管理中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学习氛围,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间的“从众效应”和不良习惯也是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分析。尽管有不少职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先后推出“高效课堂”“项目教学”“产教链接”等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体来讲却难掩职校课堂教学萎靡的颓势,究其原因,观念的落后才是根本。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课堂教学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授课方法上,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主体,即使使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有的也是一幅幅文字的电子黑板代替了粉笔黑板。最终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下降。

2.教风学风相辅相成。好的教风,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风也是一个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另外,学生作为教师的最珍贵的“雕塑品”,学风的好坏也是衡量雕塑艺术的标准,是教风效果的反映。同时,良好的学风可以激发教师教学激情,对教风有促进作用。

三、一个前提+一份保证+一份保障

1.提高教师素质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教师当把师德修养放在第一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直接楷模,学生的学习、品德行为乃至思维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受教师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师德表现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又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不断进取的根本动力。

2.改善教学方法是良好课堂氛围的保证。(1)课堂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并非单纯的口头语,也非单纯的书面语言。课堂语言主要来源于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又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加工,把难懂的语言变为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语言,使其知识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融为一体。要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精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样学生才愿意听、用心听,听得进去。(2)自信与成功感,课堂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自信与成功感。教育要让学生明白: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培养其自信心结合起来,以刺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驱动力。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或受到教师的赞扬,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学习和不愉快的情绪就会发生联系,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厌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让人人成为精英,而是让人人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3)三个课堂,“三课堂”第一课堂是指教学场所,包括教室、实验室等。它是教务部门和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第二课堂是指教学场所与宿舍之间的所有活动场所。它是学生工作者和教师的主阵地,是围绕第一课堂开展与学习有关的活动,来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第三课堂是指学生宿舍,它是学生工作者的主阵地。通过宿舍教育管理制度,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第一课堂是龙头,是重点,是教风、学风的集中体现,也是我校教师的职责所在。和百名学生工作者一起,坚持全方位育人(三个课堂)、全过程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4)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因此,课后,都需要我们教师去认真的反思,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与同行教师之间的交流;其次是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是与第三方教学督导员、专家型教师的交流找到反思的盲点。总之,教学反思就是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问题——反思——新问题——调整和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如果能把这一行为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养成一种思维的品质,让反思成为习惯,就一定会促进我们的专业化成长。

3.健全课堂制度是良好课堂氛围的保障。制度建设是学风建设的保障,要制定完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学籍管理、学生考勤、请销假、考试纪律、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制度,一方面形成立体监控机制,强化优良学风的形成;另一方面形成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能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此外,要强调制度的执行。对于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要严肃处理;对于违反校纪校规如考试作弊等现象,绝不能姑息迁就,同时要防患于未然,进行考纪考风教育与诚信教育。此外还必须杜绝老师改卷中的人情分、关系分等不良现象,强调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作者简介:王瑜瑜(1982-),女,山东莱阳人,助教,研究方向:电气电子及电力传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风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