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8-01宋卓斐,冯运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式大学生

宋卓斐,冯运莉(等)

摘要: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学习过程被动,教师满堂灌,学生思考及提出自己想法的时间有限等问题。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学校管理模式不灵活。针对这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及学校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47-02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国家很早就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给予重视。美国在《国家教育目标报告》中指出:“应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英国一些高校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将“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作为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由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但是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有许多制约因素。

一、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

1.高校及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口号很响,但实际行动较少,部分高校虽然进行一些创新能力方面的活动及比赛。但总体影响力很低。另外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一般没有相应的支持政策,教师指导的好与坏、多与少在其年度工作评价时没有多少区别,这也导致教师不愿意投入精力,而更愿意进行有实质性好处的课题研究及科研论文发表。

2.学生对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投入很多时间,而结果往往又无法体现在成绩中。使得参与创新小组的学生在三好学生及奖学金的评比时往往比不过那些埋头读书的学生,所以存在参与初期积极性很高,时间一长或者遇到较大的困难就不想再坚持的情况。

3.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制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1)教师完全掌控教学过程,按照已定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不管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师全部进行讲解,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课堂气氛压抑,活力不足,教师与学生无法建立一种平等交流讨论的关系。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课堂上没有时间思考,也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缺少主见;(2)作业形式少,次数限制死,内容多是已讲解知识的再现,基本都有标准答案,学生发挥余地有限;(3)课程的考核方式死板,多是以试卷的方式进行,即便有些课程可以以写论文的形式作为考核,但评价机制仍然很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没有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创新热情。

二、学校的政策支持

学校作为管理主体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政策的导向性直接影响学生及教师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学校不仅在财力物力上给创新活动以支持,同时需要建立教师指导的评价机制、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评价机制,真正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同时积极支持关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改革。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青年学生是最少保守思想、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创新精神的一个群体,祖国未来的发展靠青年学生,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学生,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从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着手。创新的前提是创新意识,是对事物改进的一种冲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任何技术及知识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发展,因此今天所学的内容在将来一定会得到发展和改进,而每个从事或学习这一系统知识的人都可能是这一发展和改进的践行者。因此对每一项接触到的技术都首先有改进其的冲动,从而建立起一种自然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对技术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给以详述,而不是简单地阐述其发展过程,重点是上一代技术遇到了哪些问题,下一代技术又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给以合理解决的。关键点是如何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

2.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些弊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最高目标不是学会教师所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冶金工程专业中的炼钢脱氧过程,如果以学习知识为重,则可详细讲述各种脱氧剂的反应过程及其脱氧的原理。如果同时要学习其思路,那么就可以提炼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去除一个系统中不需要部分的方法,即如果无法直接去除该不需要部分,则可以通过加入其他成分,使加入的成分与欲去除部分发生反应,关键是反应后改变了欲去除部分的物理特性,比如密度变得更小这样就可以上浮,从而从基体中去除。同理也可以让其密度变得更大从而下沉。这一方法的意义就不再局限于钢的脱氧,而是可以用其作为思路应用于任何合金或其他系统欲去除杂质或其他成分。大量的这种思路或方法的积累就可以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很快萌生很多解决问题的预案。再仔细地衡量每一种预案就可能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做出创新。

3.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应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关键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其中,并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因此大纲中规定教学内容需细分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自学的较容易的部分;另外需确定课堂讨论内容的设定,包括教学难点、重点,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及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预设定。

总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自上而下真正引起重视。学校的制度建立是导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保障。同时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让.皮亚杰.发生认知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7.

[2]王洪义.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3):14-15.

[3]叶晓勤.工科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和思考[J].成功(教育),2011,(12):5-6.

[4]瞿浩.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2):9-12.

[5]张春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能力培养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7-8.

作者简介:宋卓斐(1978-),男,博士,讲师、河北联合大学冶金学院教师;冯运莉(1965-),女,博士,教授、河北联合大学冶金学院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教学方式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