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2014-08-01夏勤乐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槐花祖父语文课堂

夏勤乐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竹程小学,江苏 南京 211527)

让情感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夏勤乐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竹程小学,江苏 南京 211527)

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堂就像一个磁场,如果我们能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使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课堂教学就会高潮迭起,教学效率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培养;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能引起读者共鸣。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一、在“听”中唤醒情感

低年级的课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每篇都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怎样唤醒学生的情感呢?首先是教师的语言。例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上大大的荷叶,然后深情地说:“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作夏天里在荷塘静静地举着的大大荷叶,遮挡着烈日,让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嬉戏。你们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吗?睁开眼睛,捧好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吧!”其次是音乐渲染。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们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在哀婉动人的乐曲中“情”弦被拨动起来了,无疑叩开了学生情感之门。

二、利用多媒体触发情感

多媒体现在以独特的优越性越来越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它不受时空限制,把抽象的事物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集于一身,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者潇洒自如,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情感,获得体验。比如在教学《夕阳真美》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夕阳落山时的壮丽景色,师生一起欣赏夕阳。师提出问题“夕阳是怎样和我们告别的?”在学生通过读文找到答案后,我依次呈现太阳西斜图、太阳下沉图、太阳落山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图片,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通过夕阳落山和天边云朵的展现,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是如此地神奇与美妙,从内心产生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使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发现美、观察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在“文”中渗透情感

情感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情感通过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细细品读,加以体会。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如在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槐花给槐乡的小姑娘和小小子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时,我抓住了“因为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中的“飘”体会槐花带给小姑娘的快乐感受;“他们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槐花”中的“塞”体会槐花带给小小子的幸福感觉。引导学生真正与槐乡的孩子一起感受槐花的美。

四、在点拨中诱发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点染智慧的火花,能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中自然流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交流、动态生成的过程。有时,教师要点拨学法;有时,教师要激情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诱发情感。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我先给学生讲述“高山流水”的典故,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后我顺势播放《二泉映月》这首优美的二胡独奏曲。学生听后大都面无表情,只有三名学生热泪盈眶,这时我及时抓住契机表扬了这三名学生:“你们可真是阿炳的知己,琴声为什么会使你们感动流泪?”有一名学生说:“这曲子情感丰富太感人了,让人动情。”我又问:“那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有的说:“阿炳双目失明,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经历了风风雨雨,饱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能用琴声向我们诉说……”我当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说画家:“画家通过画来表露自己的情怀,作家用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阿炳则通过琴声想倾诉什么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来听配乐朗诵。”听完后,我又问学生:“这次你们又感应到了什么?”学生很快从4、5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文本情境中。

五、“在“读”中感悟情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中,指导朗读就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阅读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课文《望月》中第二段: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一段把月夜的静谧,月光下江水、江两岸迷人的景色写得淋漓尽致。学生朗读时,声音做到抑扬顿挫,深深地被美景陶醉了,通过情感朗读,很好地体会到了语言美、意境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六、在“说”中表达情感

新课标倡导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和同伴对话。有了对话语文课堂变得活泼、热闹起来了。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在体会“我”的童年生活过得自由、快乐时,是这样质疑的:师:祖父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生:祖父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他在园子里边……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师:“我”辛苦吗?读读找找,从“我”的所作所为中你有什么新发现?生:我感觉作者不辛苦。我从“东一脚,西一脚、乱勾、乱闹”体会出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童年带来的无穷乐趣。师:那“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闲自在……师:那就把这种感受大声地读出来吧!因此,教师必须立足文本,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仔细揣摩品味。训练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读出不同的感悟。

七、在“写”中升华情感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写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体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语言美,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学到了一些优美的词句,为他们的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此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写的习惯,激发写的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荷花》中的句子:“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出示了这样一段写话:蜻蜓对我说:“( )。”小雨对我说:“( )。”( ),告诉我( )。( ),告诉( )。孩子们写出了不少精彩的语言。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社会经验的限制,情感不够丰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使文本之情和学生之情三位一体,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光彩。

G623.2

A

1674-9324(2014)11-0270-02

猜你喜欢

槐花祖父语文课堂
祖父瓷
槐花花开
槐花吃过,这个春天就完整了
槐花
槐花
祖父的一封信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