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

2014-08-01多里坤呼达拜尔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孔乙己理解能力少数民族

多里坤·呼达拜尔干

(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阅读与写作】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

多里坤·呼达拜尔干

(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汉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汉语教学的现状,结合本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具体特点,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理解能力这一主题,分析了学生学习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少数民族;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汉语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为汉语阅读能力是汉语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现行编写的汉语教材内容加大了词汇量、阅读材料,以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素质能力很不相吻。经我多年的教学发现,一部分学生常遇到阅读的心理障碍,有害怕阅读、阅读速度慢、综合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习惯的形成、健康的阅读心理)未能充分发挥,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教师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死板、落后。在传授阅读文章时只片面地强调传授语言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缺少对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忽略了阅读材料所表达的信息、功能、意图,从而束缚了学生对阅读材料信息加工、反馈和运用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发展思维的形成与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技巧是汉语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

二、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阅读欲望能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而兴趣的培养可通过:

1.情景陶冶法:教师授课时应注意阅读课文的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借助多媒体的动感声音效果、图表等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汉语信息。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桂林山水画面的美景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作者的语言文字成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第一眼看到这么绿的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几句最优美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争相回答,相互获取汉语信息,引起求知兴趣。

2.直观引入法:结合阅读文章内容,运用实物、图片、教具、投影、幻灯或演示等直观手段,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容易诱发学习兴趣,使其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能让学生直接、形象、感性地获取汉语信息。如:在教学《我爱百合花》这课时,我用实物及多媒体把百合花图片、它的功效与作用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直接、简单地了解百合花,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改进教法,加强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是借助阅读材料中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来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从而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仅停留于表面理解、简单肤浅的理解,他们不懂得如何把握文章大意,如何对于文章进行深层的推理理解、获取综合的信息。因此,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递进式转化,充分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参与,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运用阅读整体理解性原则来指导学生阅读。整体性理解包括表层理解、深层理解、情感层次理解。表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懂得文章字面信息;深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清楚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层次理解是培养学生阅读后的语言输出能力,要求学生对作者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做到层层落实,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加强阅读技巧指导,提高阅读速度。笔者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文章内容简单,并不需要向学生讲解,但考查时他们总是埋怨学生成绩差、阅读理解失分严重、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等等。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素质外,笔者认为是因为教师常常从自己的水平出发看待问题,脱离了学生实际,忽略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为学生指出一条获取信息的科学途径;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速度阅读的指导。如果学生能恰当地使用阅读技巧与方法,阅读能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速度阅读呢?下面笔者以鲁迅的《孔乙己》一课为例,谈谈在授课时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1)预测:在学生阅读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汉语水平特点,首先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向学生提出,故事发生在哪儿?故事里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都是做什么的?通过学生回答和讨论,为学生阅读新课奠定基础。(2)略读:略读时,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中心内容,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要求学生回答:孔乙己是什么人?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怎么样?孔乙己对孩子的态度怎么样?(3)猜词:在学生浏览全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新词,教师教会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新词的意思。一般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词义;也可通过上下文的同义词、反义词获取词义,还可以根据词的语法、词法常识(前缀、后缀、词根)来判别新词词义。(4)查读:要求学生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查阅,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较详细的信息。例如:让学生找出描写酒店气氛的语句。找出能说明孔乙己心情的语句。找出能说明孔乙己经历的语句等。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加强阅读训练速度,学生阅读水平定会提高。

四、养成习惯,讲究技巧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行为倾向。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可以受益终生,它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的控制,又可以保持智力活动的永久性。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1.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如头部左右摆动、指读、回视、重读等,集中注意力,注意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以及段落之间的连贯理解。

2.养成默读习惯。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眼睛来回移动进行默读,提高阅读速度。

3.大量阅读。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一系列课外阅读实践,持之以恒,这样会提高识别单词的能力,改进阅读速度。

总之,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信息传递,培养学生汉语阅读能力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综合过程,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培养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

[1]赵国栋.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新疆教育出版社,2000.

[2]方晓华.新课程汉语教学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华锦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M].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王振本.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G710

A

1674-9324(2014)11-0246-02

多里坤·呼达拜尔干(1970-),男(哈萨克族),新疆人,本科,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汉语言专业,主研方向:双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孔乙己理解能力少数民族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孔乙己(下)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