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研究

2014-08-01蓝裕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考核金融专业

袁 溥,蓝裕平

(北京师范大学 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广东 珠海 519085)

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研究

袁 溥,蓝裕平

(北京师范大学 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广东 珠海 519085)

金融专业作为财经学科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分支,近年来其教学研究受到了密切的关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推进,高校金融专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毕业生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有所欠缺、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现象值得反思,通过加强金融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研究,不断提高金融专业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显得尤其必要。

金融专业;教学研究;实践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学期制改革和摸索也是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国内高校从传统的每学年由春、秋两个学期构成的两学期制,逐渐调整为增加小学期,改为三学期制。怎样充分利用小学期,提高金融专业教学质量,研究实践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小学期金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传统观念的局限,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基本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比例较少。从实践性课程学分占比来看,大多数高校金融专业比例不超过15%,对比国外高校,仍有不小的差距。从师资配置上来看,实践教学人员往往无法被充分重视,部分高校对于课时不足的教师,采取兼任金融实验室管理人员等办法,对于课时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实践课程教学老师均可能受到冷遇。另外,不少高校缺乏对具有金融行业背景的教师开展实践课程教学的支持力度。众所周知,金融行业(尤其是资产管理类)平均工作待遇明显超过高校教师平均薪资水平,缺乏竞争力的课酬机制阻碍了有才华的教师参与其中,这一点对于名校教师而言相对表现也许不算太突出,对于知名度一般的财经类高校则非常明显。

2.实践教学综合设计不尽合理。首先从课程设置上,开展金融专业的高校建立金融实验室,购置运行软件,对于《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商业银行业务模拟》、《会计电算化》等课程,采取上机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大量不易通过上机进行课程模拟的金融课程,大多数高校均无开展系统性案例教学的计划。此外从教学环节设计来看,学生仍然存在被动接收多独立思考少,机械模仿多创新性训练少,单项技能培养多综合素质培养少,机房实验多团队协作少等问题。

3.考核机制不够健全。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由于实践教学的效果,其作用如何,只能留待学生工作以后由用人单位给出评价,存在着较长的时差。实践课程简单地一考了之,考试分数无法完全代表学生快速学习与创新创造的能力。此外,实践教学考核中,存在重视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的情况,没有关注学生掌握技能过程中的理解力与表现;最后,小学期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设置周密合理的考核方式,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难度进一步增加,往往出现疏漏和考虑不周的现象。

二、从现实的需要合理安排小学期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

安排实践教学,需要充分考虑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如下的几个方面:

1.提高国家金融创新能力的需要。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转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其中,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日益广泛深远的影响。金融人才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应该对于中国及世界金融市场的新动向、新情况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启发。国内部分学者,如范祚军、唐菁菁(2012)等人也认为,21世纪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加快,我国的金融人才要不断适应金融全球化要求。因此,加强金融专业教学环节中的实践应用研究,提高金融专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金融创新型人才培养、打造人才高地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2.满足用人单位日益提高的选材标准的需要。当前,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金融机构对于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日益提高。由于技术进步,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用人单位往往希望新录高校毕业生具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对于基本业务能够在短期之内快速上手,尽快融入到工作角色中。与此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对于招聘工作均比较重视,要求新进人员有过工作经历或实践背景,这种情况下,金融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更需要提高动手能力,尽可能通过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才干。

3.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资产证券化、金融工程化等趋势不断加强,金融市场的发展日益复杂多变。可以说,我国金融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盛况,各类全新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正大量出现。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地创造实践与实习机会,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准确理解金融市场都会有所助益。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着力提高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以通过在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教育资源的适度倾斜,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更能够在赢得社会肯定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实现教育教学良性互动,提高学校美誉度。

三、提高小学期实践教学水平的对策建议

1.需要对小学期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有正确务实的看法。原来的两学期制下,高校课程安排基本持续到18周,增加小学期推行三学期制以后,之前春、秋长学期课程学时有所减少,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小学期实践性课程的增加得以保证。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彻底改变轻视教学实践的倾向,充分研究国外高水平大学成功办学经验,适当提高实践类课程比例,对于相关教师在经费待遇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同时,加强对于高校金融专业教师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继续进修和教育的机会,鼓励教师在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挂职锻炼和学术休假等活动。为了保障师资质量,一方面可通过人、财、物的倾斜鼓励富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参与实践类课程讲授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划拨专项经费,定期不定期邀请金融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开展讲座与授课。

2.完善实践教学相应环节。周卉、蓝裕平(2013)等学者认为,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金融机构很难安排大批学生的实习,即使能安排也基本上以营销类岗位居多。毕业生未来在从事金融工作的时候,经常需要对现实问题做分析,从而形成研究报告、操作建议、策划方案、口头观点表述等工作成果,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确定金融专业实践类课程计划,开展教学实践环节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形式:案例讨论、研究报告和研讨会。(1)案例讨论。金融类课程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重视案例分析方法。(2)研究报告。为了改善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撰写课程研究报告。(3)研讨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知识或业务的介绍与演示,应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和系统性思考。研讨会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通过学生主持研讨会,回答老师或其他同学问题的形式,能加深学生对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思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首先需要认真规划实践课程考核环节与考核方式,考核的内容、环节、范围、时间、地点、手段、评价标准、注意事项等等均应交代清楚,设计考核细节时,应尽量选择综合性强,与金融行业实际问题结合密切的内容,要能有效检验学生综合判断与理解能力。另外,结果性考核要与过程性考核结合,培养学生对待金融实际问题逻辑严密、多角度分析的能力。最后,教师考核要与学生自主评价结合,要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尽快具备与人合作及有效管理团队的能力。

[1]Practice Note:A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in Practice Teaching.Nilsen,Phoeb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Nov2005,Vol.51 Issue 5/6.

[2]Facilitating Practice Learning and Assessment: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ship.Lefevre,Michelle.Social Work Education,Aug2005,Vol.24 Issue 5.

[3]周卉,蓝裕平.投资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8).

[4]杨慧,杨向英.构建以校外实践教学为主导的金融实践教学探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10).

G642.0

A

1674-9324(2014)11-0211-02

广东省高教厅质量工程基金金融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编号:2012366),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质量工程基金金融学专业品牌专业项目(编号:201102)和金融学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16)。

袁溥(1976-),男,江苏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副教授,从事投融资教学与研究;蓝裕平(1963-),男,广东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教授,从事投融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考核金融专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P2P金融解读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