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 探究 品味 拓展

2014-08-01陆丹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皮埃尔教者品味

陆丹华

(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质疑 探究 品味 拓展

陆丹华

(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新课程标准走进课堂,倡导互动的师生关系,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清风活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语文;实践;质疑;探究;品味;拓展

走进《语文课程标准》,强烈感受到革新教学理念带来的震撼。新课程标准走进课堂,倡导互动的师生关系,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清风活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教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落实这一理念的一些体会。

一、尝试质疑以问促学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贯彻新课标精神,教者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产生疑问入手,然后提出疑问,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疑问,以问促学。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在复习导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来对课文有一个总的印象:谁是黄河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出示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然后请学生针对这一中心句质疑:艄公的勇敢和智慧表现在哪里?艄公的镇静和机敏又表现在哪里?“如履平地”在文中指的是什么?黄河上真的有平地吗?黄河上的惊涛骇浪是什么样子呢?……教者力求通过让学生针对中心句质疑,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尝试质疑,以问促学。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求知、主动完善、主动发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获取客观知识的过程应该有主观体验的参与,应该通过学习主体的实践,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去主动地发展,积极地构建,而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设法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真正地“入水”体验,才能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心弦,才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我们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大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如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当保罗带上小男孩的小弟弟出去兜风,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时,教者适时播放了轻柔的音乐,播放了录音:“圣诞节的夜晚,大街上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美丽的圣诞树上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礼物,圣诞老人给每个孩子发放圣诞礼物,欢乐的笑声充满了整个街道……”正当学生沉浸在那美好、欢乐的气氛中,教者陡然话锋一转:“看着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小弟弟或保罗,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同学们被眼前的情景感染着,听教者这么一说,立刻进行积极的思考、感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不一会儿纷纷举起了小手。这里通过创设情境,入境想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圣诞夜的美丽和欢乐,入境入情地体验角色,从人物的内心、行为、语言变化中理解角色,理解课文。这一教学环节,由于创设了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条件和发挥潜能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落实了学生朗读训练和语言训练。

三、品读悟情赏析形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者应该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教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发现与情感体验来赏析人物的形象。以教学《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为例,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就不同,学习感受的体会就不同。对于“皮埃尔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有着多元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皮埃尔很爱他的妻子,并从书中找出多处的语句加以证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皮埃尔的感受,反衬出他失去妻子后的伤感,我相机抓住重点词语“抽搐”“声嘶力竭”等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感情;有的学生认为皮埃尔是个关心他人、不怕牺牲的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品质,我着重抓住文中描写皮埃尔矛盾心理活动的一段话诵读感悟,最后引导学生谈谈对皮埃尔的看法,学生在对文本的品味朗读中,创造性地塑造了皮埃尔的英雄形象。

四、拓展延伸迁移实践

1.拓展课堂放飞想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抓住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而想象是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前提。有些课文中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语段就给学生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就是学生展开想象的切入口,如果教者能准确地把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一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与整合,能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况和生活经验去体味、去想象。

2.延伸课外提高能力。“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通过片段仿写、课外阅读适量增加学生的读写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设计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并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了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新课程呼唤我们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努力与学生一起随课程发展而发

G633.3

A

1674-9324(2014)11-0206-02

猜你喜欢

皮埃尔教者品味
耀眼的清晰——皮埃尔·彭贡潘
皮埃尔摘月亮(下)
皮埃尔摘月亮(上)
品味桂峰
品味四季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