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立体几何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浅探

2014-08-01王新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动手

王新才

(甘肃省泾川县第一中学,甘肃 泾川 744300)

新课标下立体几何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浅探

王新才

(甘肃省泾川县第一中学,甘肃 泾川 744300)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立体几何模块的定位、处理手段和设计方式等方面做了部分调整,在此背景下对学生阅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反思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做了试探性的探讨。

立体几何;转变;学习方式

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立体几何难学,学习中会遇到知识性的、能力性方面的障碍。这是由于从初中的平面几何过渡到高中的立体几何时,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集中、抽象,知识点难度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思象维能力。好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立体几何明确提出了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过程展开知识内容,充分利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几何模型,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问题,从而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目的。那么,作为实施新课程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应采取哪些策略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呢?

一、注重学生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我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教学时,课前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再展示一下实物模型,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这些特殊几何体的简单性质,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充分理解了侧面积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又突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动手实践、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使学生在体验中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和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去实践,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立体几何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空间几何体是很多物体的几何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物体。因此,立体几何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我在“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中,通过学生吊日光灯的实践活动,反复操作确认后,发现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边观察边思考,对几何体的有关知识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加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教学走向开放,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供良好的载体。

三、加强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立体几何的每一个内容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比如,立方体的截面研究,研究方案:首先,课堂上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悬念,促使学生课外研究。其次,第一步,实践探究、观察形成表象特征,一方面给学生提供立方体模型,促使学生动手活动——“搭”,另一方面让学生用实物动手实践——“切”;第二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初步归纳出图形的性质特征;第三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实践、分析,关键时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研究成果,归纳出研究学习的方法和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等各方面能力。

四、深化学生反思过程,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有着密切的联系。立体几何中的许多定理、公式和法则都是平面几何定理公式法则在空间中的推广,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必须注意这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有时平面几何的局限性会对立体几何的学习产生一些干扰和阻碍作用,如果仅凭平面几何的经验,用平面几何的结论套用到空间几何中,有时会产生错误。因此,平面几何的定义定理对空间图形需要经过反思证明才能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质疑书本,超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A)[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G633.6

A

1674-9324(2014)11-0200-02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SG45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动手
我也来动手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动手画一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动手演示找错因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