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平气和重发现 守得慢工出细活

2014-08-01曹亦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慢工情绪大学

曹亦菲

(杭州师范大学 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浙江 杭州 310036)

心平气和重发现 守得慢工出细活

曹亦菲

(杭州师范大学 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浙江 杭州 310036)

大学教育是教育的深加工阶段,是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应该针对大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因势利导进行培养。大学教师应该树立“慢教育”理念,心平气和,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点,精雕细刻,并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

慢教育;心平气和;包容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是慢工,急不得!大学教育进入教育的深度阶段,是“精加工”,更急不得!大学高等教育,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按照大学生年龄特点,只有遵循教育教学和认知规律,着眼发现学生的长处、优势,着力因势造型、精雕细刻,并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方可有所收获。所谓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要改变主要考知识为主要考见识,不是追求一节课里让学生强制性记住多少东西,而是启发他们的思维。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

一、树立“慢教育”理念,并坚守以恒

培养人,本身就是一件不能急功近利的难事。因为获得知识和技能,本身就是一个艰难、困苦而缓慢的过程。知识需要相应的人生经历去理解,去感悟;技能需要相应的德智体综合能力去消化,去领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古人求知学技的经验积累。人的成长成才更是一个艰难曲折、“螺旋式”缓慢前进的过程。教育和学生认知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从事教育,必须按照学生年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好每一个环节,只能依照巴甫洛夫的话“循序渐进”,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古训。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是快节奏的、流水线的、规模化的,而农业则是有其季节性、有成长规律的,需要时间去培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诉我们: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要学会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学习一块知识,掌握一种技能,明白一个道理,就像走一段长路,翻一座高山,过一条险滩,它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一种历练。目前很多学生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教育观中有一种不好的理念,那就是一味求快,不顾孩子成长的阶段特征和接受能力,三岁背唐诗,四岁学英文,五岁学钢琴,六岁开始上课外辅导班,抢先求快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整个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只顾踩油门,生怕会落在后面。到了大学,由于课程繁多,知识信息量大,老师们更是加快脚步,一节课上好几节的内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多少时间给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学生没答上,自己就先把答案说出来了。快节奏导致一些后进的学生容易跟不上节奏,于是课堂教学效果就差了。如果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语速较慢,保持一个心平气和的状态,学生就更能专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呈现出一种相互交流的状态,课堂氛围也会更为融洽,教学相长。所以说我们何不以“慢”的心态来面对学生,陪着他们慢慢地进修,慢慢地成长。我们应该明白培养一个学生就像是制作一个工件、烹制一道菜肴,如果只是为了求快,不注重细节,不讲究过程,不落实规范,工艺达不到要求不说,技能学不好不论,安全就无法保障。比如俩学生打架,班主任、政教处为了求快,不了解实情,不秉公处理,不做情理分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每人“各打五十大板”,那么,打架事件没处理好不说,这两个学生没教育好不论,很快,参与打架的人由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简单的打架就会演绎成众多人参与的群殴事件。这样的教育,质量从何谈起?在学校,教育只能慢慢来,老师要学会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转变观念,保持自己应有的操守,树立“慢教育”理念,让教育在这里返璞归真,并持之一恒。只有这样,大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才有望真正实现。

二、发挥“情绪教育”作用,让教育心平气和地回归自然

大学学生,情绪自控能力尚不成熟,遇事易冲动。而情绪和认知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状态支配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和思维活动。情绪良好时,注意力容易集中,对事物的感知清晰,记忆牢固,思维敏捷,思路宽广,解决问题效率高;情绪消极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物感知不深,记忆不牢,思维也变得僵化。可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才是教师教学的重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自己学科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教师的情绪、情感,师生关系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因为情绪会感染而迁移。融洽的感情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气氛来自于师生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激发师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良好的思维活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面对答错问题的学生动辄当众羞辱,不顾及学生的自尊;面对做错事情的学生开口就骂,不倾听学生的申诉;面对违反校纪的学生以纪律处分代替教育,不给学生悔过的机会。那么,学生内心情绪的负面消极作用就会扩大,学生对老师、对学科、对学习的态度和情绪也发生变化,消极、逃避、逆反就成为普遍心态,这对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只有百害而无一利。还有,一些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常常流露出缺乏信心、没有热情、没有希望的情绪,工作不认真,随随便便,那么学生在情绪上会受影响而在学习上表现出缺乏进取心,在思想上缺乏上进心,对教育教学质量势必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面对大学生,教师在情绪上要学会自我控制,时刻充满阳光和自信,尽量使教育活动在相互平等、彼此尊重的前提下用积极情绪心平气和地展开,让教育成为平等对话、真心沟通、知心交流,让教育远离专制回归民主,让教育远离等级回归平等,让教育远离浮躁回归自然。这样,学生也会变得阳刚,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学习富有热情,求知学技将不再困难。

三、养成“包容教育”心态,让大学成为学生自由成长自我实现的快乐天堂

有了耐心,学会调控,善于发现,对大学教育会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但是,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具体问题上,困难比我们想象的更多,所以,在“慢教育”理念支持下,我们还要学会退让,放开情怀,牢记孔老夫子的话“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要养成“包容教育”的心态,因为学生犯错,大多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语)教师要让学生信任可亲近,必须懂得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因为宽容是一种对学生尊重理解的信任,是一种让学生悔过自新的激励,是一种给学生寄予期望的欣赏。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中有爱迪生。”体罚、冷淡、讥讽不是教育,期待、信任、机会才是教育,相信你的宽容和谅解,会使学生反省和觉悟;相信你的信任和激励,能使学生进步和改正。学生改正错误,学习进步,这不正是我们教师苦心追求的教育成效吗?

心平气和重发现,守得慢工出细活。让我们放开教师的情怀,包容跨进大学校门的每一位学子,用我们的热情和耐心,用我们的智慧和眼光,善待他们,鼓励他们,在职业学校积极营造职校生多元发展的宽松环境中,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无限张扬,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自由快乐地健康成长。

G642.4

A

1674-9324(2014)11-0183-02

猜你喜欢

慢工情绪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蜗牛三首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