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机制研究
——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分析和路径研究

2014-08-01黎芳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参政议政人士代表

黎芳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机制研究
——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分析和路径研究

黎芳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问题是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初探了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研究的现实功能、特征分析和路径研究,分析了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三个价值维度构成,并通过对价值的分析,实现了对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机制的路径探索。

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

一、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研究的现实功能

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研究是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脱离价值研究而“就事论事”,就会陷入学术所涉及的一堆概念、推理和判断之中。因此。探讨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的价值现实功能意义重大,概括为:(1)将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系统置于人的普遍需求之中。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应当从自身发展和生存的角度认识自身价值。(2)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研究,关注“代表谁”“谁代表”“如何代表”相互三方面的关系。(3)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研究对于高职高专转型升级的意义尤其重要。通过对高职高专党外代表认识价值研究结合高职高专转型时期的特点,构建能唤起促使和适应高职高专成功转型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从而推动高职高专转型时期统战工作的开展。

二、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研究特征分析

价值管理是从“价值”这个视角来看待整个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因此,对整个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实现个性化价值管理,就是从发现价值、培养价值、使用价值、深化价值四个层面开展通知工作职能活动。价值管理强调整体视角和观念,是加强高职高专转型时期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的管理理念。其主要特征有:(1)效用性。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特征是相对于党外代表人士所面对的对象需要而言,某种政治主体价值的存在,因为其能够满足政治主体的需要。(2)多维性。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多维性是指价值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多样性的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价值往往形成一个价值体系,满足政治主体多方面的需求。(3)实践性。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绝非镜中花,水中月。它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实践性是连接政治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三、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研究的三大维度

价值泛指客体对于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价值是需求的体现,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导致价值的多元性。对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能表想表善表”的个性化需求必然导致价值不同维度的呈现。这里从党外代表人士价值的表现方式、作用方式、作用空间不同分为三大价值维度。

1.从表现方式的不同分为有形(显形)价值和无形(隐形)价值。有形价值分为代表性价值和专业性价值。代表性价值作为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立身之本,作用之基、特色所在,是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专业性价值是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社会影响力的基础。无形价值分为群众性价值和政治性价值。但凡不善于联系和团结群众的都不会纳入我们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考虑范围。群众性价值虽然属于无形价值,但是确实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基础性价值所在。政治性价值是政治原则和政治规范在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思想和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是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一系列政治行为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2.从作用方式不同分为直接性价值和间接性价值。直接性价值分为参政议政价值和民主协商价值。间接性价值分为群众认同价值和社会影响价值。党外代表人士之所以能成为代表人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政议政与民主协商的能力和水平,参政议政和民主协商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价值要素;群众性和社会影响价值即在其所联系的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认同的和影响力,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并发挥作用。

3.从作用空间来看分为个体集体价值和国家社会价值。无论是齐肩并进型党外代表人士还是学术精英型党外代表人士,抑或是行政发展型党外代表人士,都因其自身在高职高专院校发挥其个体价值,贡献其集体价值,凸显自身在行业里的影响力。国家社会价值是指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在其政治行为中通过参政议政和民主协商等途径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奉献和回馈。

四、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路径探索

1.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选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高职高专两点论即是要在选用党外代表人士的过程中必须把学术影响价值和参政议政价值统一起来,坚持选用“能表善表想表”、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重点论为在某个时期为了国情实践的需要,根据“当其时,当其事,则代表亦奏神奇之效”等某一方面着重进行党外代表人士的选用。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从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四方面来选拔党外代表人士。

2.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选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专业不专业,群众来评论;代表不代表,行动见分晓。对于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择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有助于增强选用的科学化和公正性,有利于克服选用的负效应,实现用“显规则”代替“潜规则”。根据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群众性价值和代表性价值,对于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选用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认可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是优选党外代表人士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同时党外代表人士选用要确立把“制度伯乐”和“人为伯乐”相结合的观念,建立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选用的机制,从宗旨的确立、制度健全、畅通渠道、提高代表素质等方面出发,结合群众路线基本要求,切实选出“能表善表想表的”党外代表人士。

3.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要坚持“双导师”制度。党外代表人士的“双导师”制度即是“党内+党外”导师制度。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评价和管理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党委党组、民主党派、统战部门三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特别是从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来看,在对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物色、推荐、教育、培养上要确立“双导师”制度,对于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信息运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给予双重指导,有利于提升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切实保障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人尽其才。通过“党内+党外”的互动培养模式,搭建起“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之家”,确保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为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营造活跃而愉快的环境。

4.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最终归属于“以人为本”的实践。“宰相起于州县,将军起于猛伍”实践的重要性不可言喻。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可以进行“以人为本”的实践轨道设计。如齐肩并进型党外代表人士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缺乏的就是实践锻炼,而学术精英型党外代表人士缺乏的是行政工作的时间经验,经历和工作比较单一,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政治阅历。对于行政发展型党外代表人士缺乏的是学术领域的权威,因此可以在实践中通过进入学术圈提高专业学术水平,通过实践提升其在高级知识分子集中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威望和代表性。

G710

A

1674-9324(2014)11-0147-02

猜你喜欢

参政议政人士代表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WHEELS IN MOTION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
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