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2014-08-01陈忠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道别英汉用语

陈忠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语言文学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学法指导】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陈忠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语言文学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礼貌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特性。礼貌用语在英汉语中都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不同文化中,语义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在语用上存在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消除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常见的英汉礼貌用语,包括致谢语、请托语、致歉语和道别语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它们的语用差异。

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对比;语用差异

礼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礼貌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导致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每个民族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本文试图找出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和相似之处,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英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主要包括致谢语、请托语、致歉语和道别语。在英语中分别对应thank you,please,sorry(excuse me),goodbye,汉语中分别对应谢谢、请、对不起、再见。英汉语中的这些用语,在语义上基本对应,但它们却具有语用上的差异。

1.致谢语:“谢谢”和“thank you”。汉语中的“谢谢”和英语中的“thank you”基本语义是对应的,但两者有着很大差别。首先,“thank you”的使用频率比“谢谢”更高。在汉语中,家庭成员之间基本不用“谢谢”,熟人、亲戚好友之间,也很少用。而英美人则相反,熟人、亲戚朋友、家庭成员之间均用“thank you”这句话。其次,“谢谢”和“thank you”在使用的范围和场合上也有差别。当讲汉语的中国人得到别人的恭维、赞扬或邀请时往往采用谦虚推让、贬己尊人甚至是否认自己的方式,而英美人在受到称赞或邀请时,会高兴地表示谢意。此外,讲汉语的人在接受服务时,常常向服务员表示谢意,而英美国家则相反,往往是服务员向顾客表达谢意。另外,英汉两种语言对于“谢谢”和“thank you”的回答也存在差异。当受别人感谢时,讲汉语的人会回答“不客气”或“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等类似的话,而讲英语的人则会回答“You are welcome”或“I am glad to help you!”等。如果将汉语的回答“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译成英语为“Never mind.It’s my duty.”而在英语中“Never mind”是在对方表示道歉时才使用的回答语,而“It’s my duty”通常是值班人员或工作人员的用语,表示是职责所在,不得不为之的意思。最后,英语的“Thank you”并不总是表示感谢,有时作为一种窘迫下的解脱之词,还表示要结束谈话,甚至表示拒绝的搪塞之词。英语中,“thank you”也常用回答别人的恭维和赞美。在英语中,一般遵循“一致准则”。当有人夸奖时,受夸奖者的回答往往是“Thanks!”或“Thank you(very much)!”。但在中国,面对夸奖则遵循“谦虚准则”。中国人通常是“否认”或“自贬”,如:“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

2.请托语:“请”和“Please”。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这两个字使话语变得亲切、礼貌,但二者存在着语用上差异。在中国,“请”字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是关系较为普通时才使用。比如,陌生人之间、同事之间、一般的朋友之间,或者面对长辈、上级时,人们较多用“请”字,但在亲戚、好友、家庭成员之间,中国人一般很少用“请”字。一旦使用,便会给人一种正式感和隔阂感,而缺乏亲密无间感。英文中“Please”则不然,不但用于正式场合和普通的熟人、同事、同学及陌生人之间,也常用于家庭成员、亲戚好友之间。由此可见,与“请”相比,“please”的使用频率更高,范围更广。此外,除在日常用语,例如“请进”、“请稍等”等情况下,汉语中的“请”通常只在说话者对不熟悉的人有所求时使用,而“please”不仅能表示请求,还可以表示提供或接受提供。例如:—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up of coffee?—Yes,Please.(接受提供)在这种情况下,“please”表示接受。如果拒绝的话,英语中则用“No,thanks”之类的话语。—Please have a seat.(提供)英语中“please”作为礼貌用语,可以用来消除歧义。英语中常用问句来表示询问或礼貌的请求,但有时会引起歧义,为消除歧义,人们常借用“please”一词,例如:—Will you open the door?(询间或请求)—No,I won’t.—Could you close the door,please?(请求)最后,在有些场合,讲汉语的人使用“请”字,而讲英语的人则不用“Please”,比如,在餐桌上请人吃菜、喝酒或吸烟,汉语中人们常用“请……”,而英语中则常用“Help yourself”而不是“Please…”。礼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讲汉语的人一般会说“你/您先请”,而讲英语的人一般都说“After you”而不是“Please…”。在接受邀请时,中国人出于礼貌有时会说:我尽量来。这种回答让英美人很困惑:I’ll try to come来还是不来?该不该算他一份?这种情况下,说英语的人则非常干脆,或“Thank you.I’ll come.”或“I’d love to,but I’m afraid I can’t.”等。

3.致歉语:“对不起”和“sorry(excuse me)。汉语中,“对不起”常被用来表示自己做错了事向别人表示歉意和愧疚。与此对应的英语表达主要有:“sorry”和“excuse me”。但“excuse me”除了表达歉意和愧疚,还可以用来向陌生人打听消息;请求让路;请求中途离座;打断别人的讲话或问路等,可以译为“劳驾,借光,打搅一下”、“不好意思,请问……”。在这些情况下,汉语中没有一直对应的表达法。在英语中,“sorry”和“excuse me”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有一定的分工和区别,上述情况中可以用“sorry”代替“excuse me”,但在不小心踩了某人的脚或碰撞了某人,或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则只能说“sorry”或“I’m terribly sorry”,而不能用“excuse me”。但汉语中的“对不起”一词却能适用于上述英语中用“sorry”和“excuse me”的所有场合。此外,在英国,当客人,尤为海外客人来访时,遇到天气不好,英国人常向客人道歉时说“Sorry about the weather.”,中国人却很少因天气不好而向客人表示道歉的。

4.道别语:“再见”和“goodbye”。汉英语言在道别时所用的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也是很明显的。讲汉语的人,道别时较少用“再见”。传统情况下,人们在分手道别时多向对方说“慢走,走好”、“改日再来”等表示关切友好的话,作为客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使用“请回,请留步”之类的回话。在相同的语境中,讲英语的人则不说这些话,他们常用“goodbye”、“see you”之类的话,或一些祝愿以及让人感到愉悦的话,如“Drive carefully”或只向对方招招手或以微笑来表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的礼貌用语有着诸多不同。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现象,受文化背景的影响,礼貌用语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实际语用意义。

礼貌有利于人们之间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维系社会和睦和促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现象,与语言紧密相连。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的比较说明礼貌这一普遍现象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文化差异性。看似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在实际的语用中均有教导差异。礼貌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人们交际的顺利进行,而其文化差异性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不理解或不愉快。因此,使用礼貌用语时,要充分考虑交际的场合和对象,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避免出现语用失误。因此,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培养英语语言能力,还要增强语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4]胡文钟.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王毅敏.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3).

H003

A

1674-9324(2014)11-0106-02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1CWZJ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道别英汉用语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毕业道别
什么?仅仅十年,你开玩笑,我的主!
“十年后,我陪着你。”——廖俊波和妻子的最后道别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这些店铺离去了,向它们道别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