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学院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4-08-01王永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毕业生技能

王永萍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2)

高等职业学院学生能力的培养

王永萍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能力的提升。

高等职业教育;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它必须紧贴社会发展的现实,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都必须紧扣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需要的能力,对于学习的目的突出的是一个“用”字,即够用、能用、会用、善用。

一、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日益突出强调人本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在从业所必需的价值观念、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中得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是教人学会生存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教育类型,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即对毕业生的培养要求主要内容:

1.能较快地适应企业文化管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必须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职业岗位上,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必须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

2.富有创新性。企业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发挥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

3.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包括文化思想、政治品德、审美修养等方面。这些修养内容实际上和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是相通的。如果毕业生没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技能学得再好,也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环境。

4.有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企业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自身也要随之不断地调整、变革,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5.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为了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减少内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企业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教育、是育人,然后才是职业教育。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应该单纯地体现为培养会做事、能做事的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人”和“做事”应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双重素质,即“人事相宜”,两者不可偏废。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学以致用,德优技高”、教会学生“四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体现了对培养目标和对学生“做人、做事”的素质要求。

二、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我认为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不适应岗位和工作环境。部分毕业生分到新的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岗位技能的要求和工作环境,选择了离开岗位,同时,努力、艰辛地寻找新的就业岗位。

2.沟通能力不强。部分毕业生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交往,表现为沟通能力较弱。只有加强与所处环境相关人员的沟通,才能不断提高操作技能、有效地履行好工作职责。

3.综合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方面,与就业岗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因此,毕业生能力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心理特征,是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能力不仅存储在头脑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活动中。它抽象、无形,一旦形成后不易失去。合理的能力结构是从事职业、适应社会、寻求发展的基本而关键的条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能力的培养:

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业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它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专业能力在整个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劳动者胜任工作、赖以生存的本领。近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多证)制度,即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在与专业相关的工种中获得中级工技术等级证书。这些做法能够提高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又使得能力的训练较为规范。高职院校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技能提升的新途径,使“双证书”的含金量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能水平。

2.方法能力。方法能力是一种发展能力,它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它包括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基本技能。科学的思维模式不仅可以从学习方法论的知识中直接得到,更可以从其他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感悟到,它可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基本技能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技能,它是发展能力所必需的,是方法能力的基础,主要包括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及计算机操作技能等。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一是组织演讲,二是组织写作技能比赛,三是组织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竞赛。要求全班参与,演讲、写作技能要求独立完成,计算机竞赛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每班分成5个小团队,一个月内完成某作品,选拔到系部参赛,再参加学校的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让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得到锻炼。近年来,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省里高校的英语、数学、演讲、计算机方面的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方法能力培养取得的效果。

3.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以及生活在社会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交往、公共关系及社会性责任等,它既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的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是开放社会中人的必备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往往很缺乏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么认为社会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身或家庭的责任,与学校关系不大;要么认为此项工作操作性不强,不好把握,因此作罢。这样的结果,常常造成受教育者人格上的缺陷,步入社会后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我们知道,社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习一些社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提高。我们应该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工厂、了解企业文化,深入社会基层,通过青年节、敬老节等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为民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活动的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学能力。高职院校应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珍惜在校学习机会,按教学大纲要求学好专业知识,真正把知识掌握好,增强自己的本领。有了本领,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并将个人的职业生涯与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国家发展相结合,在提高能力中发展自己,在为企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1]聂彩林,易彬,王建洪,聂书云.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广州职业教育论坛[J].2012,(6).

G710

A

1674-9324(2014)11-0095-03

王永萍(1964-),女,云南文山人,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计算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毕业生技能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