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2014-08-01张玉霖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药典阿司匹林案例

张玉霖

(湖北科技学院 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药物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张玉霖

(湖北科技学院 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药物分析学课程教学质量,做出积极探索。

药物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

案例教学法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立。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育大辞典》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某些学科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在教育学中,案例教学法又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以文字描述并加以典型化处理,供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目标知识,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对药物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为药物分析教学服务。

一、药物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3],是研究药品质量控制的一门方法学科,内容涉及药品质量标准、药物制剂的分析和常见不同类别药物的分析等。药物分析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中表现出重要的作用,经常被形象地比作“人的眼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药品从研制到使用监管各环节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既要以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又要求学生具备药剂学等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涉及大量的药物化学结构、分析特点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鉴于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引导学生自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通常不能为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没有积极性,偏向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加上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知识点零散,学生学习学起来会有畏难情绪,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即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播转为根据提出的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从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高效准确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将来才能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工作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在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教学中,给出案例“2005版《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不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含量”“这些方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计算含量”“2010版《中国药典》[4]中阿司匹林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变化”。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再展开分析讨论,完成对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向学生做出解释,阿司匹林原料药在两版药典中均使用直接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而阿司匹林片剂及肠溶片中除存在水杨酸及醋酸这些水解产物外,在制剂工艺中添加的稳定剂酒石酸或枸盐酸会干扰直接酸碱滴定法,因而应该使用两步滴定法测定其中含量。而随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普及,随着我国药典标准的提高,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所有制剂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通过该过程,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该部分内容。在讲解假冒伪劣药品的危害时先让学生查查有关假冒伪劣药品的报道,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堂上结合国内外报道的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的假药劣药的实例展开讨论。例如,多名患者使用了齐齐哈尔二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出现该反应的原因是药厂违规使用了不能药用的化工原料二甘醇代替丙二醇作为助溶剂。另外,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欣弗”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灭菌工艺进行灭菌操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不良反应。通过分析以上典型的药害事例,激发学生将来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在讲授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维生素C的分析前,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维生素C有关的一些饮料广告或小故事,查阅维生素C的医学用途,并引导学生从维生素C的结构入手讨论为什么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结构特点和性质及对应的分析方法。教师讲解时强调维生素C的发现源于坏血病,激励同学们热爱科学,分析比较维生素C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国药典收载情况。在该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中,因为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激发,也让他们有更多尝试新事物的机会,有利于增强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特点,测定酯类化合物时能否以水为溶剂,假药劣药的范围,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具有的化学性质等,对于之前没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过程督促他们主动复习回顾。对还未学过的新内容,在寻找案例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广泛涉猎一些新知识,从而把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学习能力,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目的。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精选出来的案例为材料,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在此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引导、组织和协调的作用。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成败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案例,做好讨论引导、适时发问等工作,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用备好教材内容就可以胜任的,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等。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更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总体而言,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值得药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深入地探索。

[1]刘建新,厚清卢.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60-64.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3]杭太俊.药物分析(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G642.4

A

1674-9324(2014)11-0084-02

猜你喜欢

药典阿司匹林案例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还有多少“穿山甲”需从药典除名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药典》2010版毒性中药分析
国家药典委员会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增修订内容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