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之教学方法刍议

2014-08-01徐泉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徐泉海

(广东科技学院 思政部,广东 东莞 523083)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之教学方法刍议

徐泉海

(广东科技学院 思政部,广东 东莞 523083)

本文通过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就如何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阐发自己的观点,以求教于方家善士。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八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规定的新的要求和目标。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就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方针。只有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精神,才能真正做到十八大所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要求和目标。

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文件精神,扎实工作,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这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我院思政部教师专门就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不得不让人深入思考。我院目前在校学生约13000余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全院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开设05方案的五门课程及相关公共选修课,调查数据显示:47.3%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所学专业无关,与就业也没有直接的关联,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并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52.9%的学生因为“应付考试,为了拿到这门课的学分不得不学”,7.8%的学生因为思政课程都是考研政治的内容,所以才来上课。按照这样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如果给学生在课程方面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的话,那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不会选择来上思政课的,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我们的思政课堂又是多么的惨淡啊!另一方面,我们的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中,却普遍存在着思想的苦恼、心灵的空虚、价值的缺失和人生的迷茫,这些又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由此可见,并不是大学生主观上厌恶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本解决不了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换言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思想的引领、人生的启迪与心灵的慰藉是缺位的。调查数据还显示:62.7%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之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照本宣科和满堂灌;42.1%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所使用的案例过时或者远离生活实际;47.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有所老化,不能做到及时更新,更谈不上与时俱进,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存在问题,而是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其实一目了然,关键在于教师领会中央的精神,如何下大力气研究学生,如何进行切合实际的教学改革,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去,让高高在上的理论接地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把思政课讲活讲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政课,才能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让大学生从内心里接受、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认为,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是一个较好的可行路径。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要求来展开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并不是为了完全迎合学生而放弃思政课本身的课程定位和德育目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因此,思政课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依然要保持思政课自身的特点,决不会把思政课讲成专业课。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须找到与专业课的接榫之处,比如在列举案例之时,多从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来说明思政课要讲述的问题,这样便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来制定思政教学目标体系,教与学两者皆有的放矢。具体而言,我们在教学尝试中,要做到如下三大目标:一是知识目标,即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具体知识。比如教师在市场营销专业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的职业道德这一内容之时,教师通常要求学生们模拟一个企业的营销人员对产品的整个营销过程,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了解一些营销学的知识,但他更主要侧重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讲述与分析,从学生模拟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截取片段,并与其他学生熟知的市场营销的经典案例,和学生们共同讨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贡献社会这五项重要的职业道德。在这样的教与学中,知识点的讲授在学生积极参与完成,而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过程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道德与价值上的统御,能更好地体现思政课的特色与目标。二是能力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能力目标最主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如果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看似与学生的具体专业没有太大关联,那便是大错特错。在能力目标上,正是思政课与专业相结合大展身手的地方。比如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看待事物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联系、发展地看待问题,要正确地把握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可以在学生所学专业中找到非常多的经典事例。比如,联系的观点,学生们在专业学习中有各种课程,各课程教师可能“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很少跳出审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宏观的联系,这时,思政课教师便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高屋建瓴地进行分析,或许能给学生开拓一片更广阔的学术视野。笔者认为,这样的事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不一而足。三是素质目标,我们对于素质的定位不再仅仅局限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样宏大的主题,更需要在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学习中所涉及的思想政治问题、人生问题有更高的是非判断力和觉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学生的具体专业上来,比如思政课教师在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中,便可择取国际贸易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形象与利益,如何理性爱国。在这些方面,专业课教师也许仅仅看到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作为思政课教师,则有这一方面的优势,在大是大非上引导和启发学生。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要精心设计好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是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但并不主张所有的课程、章节和内容都必须做到这一点,能够与专业比较容易结合的课程、章节和内容,我们提倡按照学生实际出发,精心安排设计好教学内容,结合点不多的课程、章节与内容,则不要求与专业相结合。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着重在于对学生进行国史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重点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课程的定位和相关章节的内容具有其自身特色的,则按照该课程和内容来讲述。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有很大的灵活性,目的在于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按照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主张一刀切。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宽阔的学术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备课之时,功课一定要做足做细。我们主张,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尝试和实践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目前我的实践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案例教学法。这是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备课过程中,遴选教学案例,经常邀请专业课教师进行指导,在教研室组织日常的教学例会中反复研讨,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得到验证、效果良好的案例积累起来,逐渐形成自己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特色与风格。(2)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组织课堂,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考与想法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灌输,而是主动去探索。情景教学法,就是给学生这样一个展示自己风采和思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般只给学生划一个大体的框架,具体的实施由学生来承担。(3)实践教学法。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着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便不是往常单纯地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是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我院每年都由学生主办“工商模拟市场”,思政部的教师就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实实在在的商业活动来讲解诚信的重要性。(4)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非常注意与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交流与学习,从他们身上学习更多的有关于专业和学生的知识,并邀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指导,丰富教师的知识、开拓教师的视野,同时,与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也必然伴随着考核方式的跟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还要在考核方式方法上得到体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这样的模式,采取多层次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首先,期末考试的试题杜绝死记硬背的题目,尽可能结合着学生专业,以开放题型来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一部分的分值占40%;其次,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占40%,所谓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思政课教师组织策划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实习,学生可以用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形式上交给担任课程的思政课教师,以便评分;最后一部分是学生平时表现占20%。这样的考核形式,更突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真正考出学生的水平,达到教师的预期教学目标。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们的考核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我们认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多种途径,但其根本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目的就是为了让思政课中宏大的理论找到具体的落实点,让学生更好、更自觉地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2005年5号文件.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年6号文件.

[3]黄焕初,符惠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参考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

G642.4

A

1674-9324(2014)11-0067-02

本文属于广东省2012年省级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之“市场营销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

徐泉海(1983-),男,江西井冈山,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