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4-08-01徐苏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中职

徐苏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5)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徐苏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5)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化时代,也是一个学习高速化时代,教育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创新。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目的。

教学改革;项目驱动;互动式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与普及,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运而生。该门课程是目前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它既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不仅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也符合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长期从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其中摸索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就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多数采取“板书+讲解+适当的上机练习”的授课方法,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单一死板,没有直观的操作演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以自身为主体,从课前备课到上课讲授,对学生的反应关注得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按教学要求进行练习操作,课堂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最终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基本上普及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制作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实现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发展到了“演示+讲解+上机练习”的授课方式。实践教学证明,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由于有了同步的演示,学生可以对老师讲授的知识当堂进行操作练习,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方式改革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出发,充分考虑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习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在第一堂课进行问卷调查,借此分析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接触过计算机,是否学习过相关内容,会使用哪些计算机应用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用计算机做过什么等等。这些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又便于回答,同时通过分析问卷结果,能够掌握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来源复杂,计算机操作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由于中学开设过计算机课程,所以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都比较熟悉;大多数学生虽然熟悉基本操作,但大多用于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对应用程序知之甚少;更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基于此,笔者想到了分层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首先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握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成立学习小组,每组都包括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弱的学生,并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次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任务,鼓励同学们在完成较易任务的基础上应继续研究较高级别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作用,互帮互学,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当然,学习成绩的评定也不再实行一刀切,同学们只要完成了与自己基础相当级别的任务就能得满分,完成较高级别的任务还有适当的鼓励分;高层次的同学若能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也有适当的加分;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所创新的同学更是大大奖励,这样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使得同学们大都激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当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在课前要认真备课,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剔除教材中一些繁杂、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而以新颖实用的内容来取代,以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为模板,用项目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项目制作,从而培养学生清晰的学习思路,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设计的任务或案例必须在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和任务完成手段的多样性原则,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基础等因素。当然教师在教学上也可以打破陈旧的按部就班,摈弃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取而代之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譬如本来按教学安排应先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再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操作系统中的窗口、对话框、文件和文件夹、文件的复制和移动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却学之无味,结果出现了学习效率都很低的情况。为了改善教学效果,笔者先进行Word的实践学习,让学生把握制作简历、电子板报、宣传广告等,对于这些形象直观、与现实生活和今后工作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爱好非常高;通过这些实践,他们理解了文件、文件夹、窗口、对话框等理论概念,而在实践中碰到文档的备份、重命名等操作时,自然而然就要求学习文件的复制与移动、删除、重命名、查找等实践操作了。在此基础上,再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兴致昂然了,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材的选择

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可以说是品种繁多、五花八门,而选择哪一本书作为课程教学的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材的选取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中职的教学特点,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保证其中的内容和讲解方式都适合中职学生。另外,教材中要有大量的技能训练的内容,最好配有上机练习手册。这样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不过,如果充分考虑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自编辅导教材或讲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编出符合他们专业特点的讲义,合理组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比如,对于文秘专业,可以在教材中加强Word排版练习,适当加入一些图片处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财经专业,则可以在教材中加强Excel计算功能的讲解,适当加入一些财会应用程序的使用;对于幼师专业,应多练习多媒体方面的知识,例如PPT的制作和应用。

四、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程网页、申请博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课件、案例精选、课后习题、参考教材、考试样题等上传到网页上中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供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学习到自己所需知识,为本课程全方位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在这种大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计算机知识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服务,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教师应该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选择适合学生的中职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重难点,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教学,把学习、生活、娱乐融于一体,学以致用,真正实现快乐学习。

[1]孙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DB/OL].http://www. docin.com/p-670403460.html.

[2]樊持杰.浅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7).

[3]王黎玲,王文斌.深化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科学,2008.

G712

A

1674-9324(2014)11-0053-02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中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五抓五促”夯基础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