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14-08-01王晓东吴雅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信管数据库

王晓东,吴雅琴

(内蒙古医科大学 计算机信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王晓东,吴雅琴

(内蒙古医科大学 计算机信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数据库原理》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普遍选择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实验训练,以及将项目训练穿插于日常教学等方式,可以有效弥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学生项目开发的实战能力。

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项目教学

一、研究背景

具有医学背景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我校2004年开始招生的新上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信管专业作为我校的品牌专业,在几年的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小组在课程设置、教师梯队建设、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与探索。就信管专业课程设置而言,根据专业特点,进一步强调计算机相关课程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该类课程中,《数据库原理》即是信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的授课存在以下两点突出问题:

1.授课重教轻学。由于授课课时不足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更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处于一种“满堂灌”的状态。

2.教学与实践脱节。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制作都会大量涉及到数据库方面的知识。但实际教学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使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有关数据库应用的完整概念,能理解基本概念,但无法应用于实践中,遇到问题无从解决。

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从2009级信管专业开始,课程建设小组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

1.重视教学内容建设,体现医学院校特色。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首先要从“为什么学”入手,以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师的教学目的;进而根据教学目的,教师需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最后,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根据我校信管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医疗机构的特点,专业建设小组在进行课程内容建设时,讨论确定《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基本内容为主线,贯穿现代化医院管理在其中,通过前往教学医院实地调查与网络查询等手段,分析医院管理系统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选择其中的门诊挂号预约系统为例,利用实验课,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医院门诊预约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并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填写系统分析结果表。通过注重教学内容建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以项目带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提升教学效果。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学侧重语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点孤立,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顺利应用到实践中。为了解决知识学习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授课过程中引入项目学习。由于09级信管专业共两个教学班95名学生,考虑到人数相对较多,采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方式开展项目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结果四大要素构成。第一,项目学习设计。(1)内容。项目学习内容设计应当保持与课程标准一致的目的。《数据库原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据库的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数据库原理》课程项目学习内容来自于涉及数据库开发技术的相关系统、平台的设计题目,在开展项目教学时,共计为学习小组提供了22个练习项目供学生选择,这些设计题目内容均来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其中有些设计题目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专业关系非常密切,其中“大学外语四六级报名系统”也是课题组教师承担的校级项目。(2)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活动开展以学生课下讨论、分析为主,教师适当参与为辅。为了保证项目活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要求各学习小组严格遵守时间进程,课下开展积极讨论。由于工作到位,教学班所有学习小组整体表现良好。几乎所有的学习小组,都能够提前将设计内容与教师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发现设计不足。根据项目学习进程安排,教师为各学习小组布置更进一步的学习内容,包括:各学习小组根据设计讨论,绘制数据库设计所需E-R图,并阐述系统需求分析,描述系统各项功能,提交相关文档资料。各学习小组将设计结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汇报,阐述设计思路、设计结果。(3)情境。教师为教学班组织了项目设计汇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环境。各项目学习小组不仅要阐述各自的设计思想,同时要回答教师针对各项目设计所提出的问题。(4)结果。项目学习不仅要达到锻炼学生数据库设计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通过对项目的协作讨论、设计,学习者对所学课程内容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数据库设计在整个系统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项目汇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在介绍自己所在学习小组设计情况的同时了解其他学习小组项目的设计情况;通过现场问题回答,教师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各项目小组成员对所设计项目的理解程度。第二,效果评价。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产生火花的场所,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传授。通过对信管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的一系列改革,对教师、学生及课堂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及小组项目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自信心,改善学习态度;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相比,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更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问题解决、合作、沟通能力。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2)教师。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开展分组练习及项目学习,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教师适度参与到学生的项目设计过程中,也加强了和学生的联系。教师从关注知识、技能向关注学生转变,从给予知识、技能向创设活动进行引导转变。(3)课堂。多种形式的授课,使教学活动不再单单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内。学生可以对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延伸了课堂;在被延伸了的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讨论、协作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允许出错,并在错误中学会反思,不断进行修正,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从单一传授知识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

《数据库原理》作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无论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还是毕业设计的高质量完成,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而言,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教师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采取方法不同,但不论怎样,就各自的教学对象选对方法很重要,再就是要认真地将方法实践于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加强课程实验以及项目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开发设计能力得到锻炼,教学效果明显。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73-74.

[2]兰景英,范勇.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6):32-35.

[3]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1):18-22.

G642.0

A

1674-9324(2014)11-0045-02

内蒙古医科大学2011年度“质量工程”品牌专业。

王晓东(1978-),男,内蒙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吴雅琴,女,内蒙古,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猜你喜欢

数据库原理信管数据库
基于多维立体化模式的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海洋特色的数据库原理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淮北师范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