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高校师德建设

2014-08-01王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教育

王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高校师德建设

王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以人为本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手段,是经济社会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一种新要求。在高校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是事关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加强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治本之策。

以人为本;高校教育;师德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相比,教师应具备更高的素质,加强自身

职业道德修养。目前,高校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折,新时代制高点上的高校师德建设也更应符合时代要求,在高校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师德建设。

一、以人为本师德理念的具体内涵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综合体现,是教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良好的师德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坚实基础。只有教师德才兼备,方能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高校德育的基础和落脚点,也是高校德育创新的理论根源。以人为本具有三层基本含义:其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把人作为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将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贯穿和渗透于师德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既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来抓师德建设,也不能脱离师德建设去空谈师德理念。

二、以人为本进行师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的地位和职责决定了师德在高校德育体系中处于首要的核心地位,因此,衡量一个高校的德育状况,首先要看其师德建设状况。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师德标准来说,当今的师德建设应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在辩证地继承、借鉴古今中外师德中一切有价值的信息的基础上,取其精华,经吸收和创新,总结出推进新时期的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1.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众所周知,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极其重要、对以后的人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与学生健康、全面、和谐成长息息相关。在高校教育中,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修养具有强烈的凝聚、导向和激励作用,融汇与引导着教育活动的诸要素,并激发其特有的教育潜质,使它们融合成交叉互补的整体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但全面的教育并不是德、智、体、美等教育诸要素的简单相加和机械的运作。它强调的是各育人要素配置恰当合理,并融合成系统的整体的有机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全身心与全人格得到培育和养成。

2.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发展。在所有教育资源中,人才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师德建设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高校师德建设

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以人为本,真正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人才和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领域中领先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双重任务,高校教师是实现双重任务的主体。只有广大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才能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人为本,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榜样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加强师德修养,用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铸师魂,塑师德,强师能,树师表,弘扬正气。

2.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校风、教风、学风中的丰富的师德内容,有许多是通过具体的职业行为来体现的。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在工作竞争中做到合情、合理、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等。因此,学校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对教师的引导,强化责任意识、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加强师德修养变成广大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求,以完美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教育学生,促其健康成长。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是影响大学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核心问题,又是影响教师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受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影响,高等教育的某些方面出现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健康进步的大学精神面临严峻考验,这也对高校师德建设造成严重影响。高等学府是学术圣地,不谈学术,无以办大学;不讲学术标准和操守,则无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就无从谈起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办高水平大学。因此,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必须要营造严谨笃学氛围,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坚持学术标准与公正、平等,让严谨、科学、进步的学风成为学校的主流。

3.建立健全监督体制,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构建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还必须建立健全监督体制,采用切实可行的制度给予保证,使师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具体而言,高校师德建设要建立起教育、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一要加强教育,营造良好风尚。学校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克服形式主义。要充分开展切近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力推介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努力形成人人重师德、讲师德、守师德的良好风尚。二要强化监督,健全评价机制。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定期对师德建设进行督查,建立健全民主、公正、透明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考评,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机制。三要依法管理,完善奖惩制度。师德建设必须赏善罚恶,既要表彰先进,发挥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刺激作用,又要依法办事,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师德失范现象查处和相关责任人员惩戒。

[1]马爱云,谢政才.高校师德现状调查与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

[2]朱小蔓.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徐特立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G640

A

1674-9324(2014)11-0023-02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