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控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4-08-01高延滨,周雪梅,何昆鹏,许德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科研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延滨,周雪梅,何昆鹏,许德新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当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本文分别研究了科研、教学、环境及导师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探讨适合测控专业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开拓一条教学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为引导的研究生培养途径,为本专业今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41-02

近几年,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紧迫课题和时代的强音,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已成为提高研究生素质的核心。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依赖于有效的、系统的途径与方法。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应顺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改革的着眼点放在了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人才上。其核心是从科技教育入手,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衔接,将科学知识的传授与科学探索精神融为一体,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测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由物理、电工、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组成的。目前,测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军民建设和生产生活中,尤其在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中更为重要。我院测控专业的设置更是立足于国防建设,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本文拟从不同视角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一、科研在创新能力培养中作用的探索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科学研究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是研究生进入学科前沿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活动,才能使创新性思维能力、探索和开拓新领域的能力、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性个性品质自我养成的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目前,部分研究生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科研项目就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通过科研实践建立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本专业的研究内容包括惯性传感器的研制、生产、测试;惯性系统的研究;惯性设备的设计。产品覆盖船舶、陆地、兵器、电子、航空航天等多领域。在科研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研究生应逐渐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并开拓了研究生的思路。

2.通过项目锻炼增强实际工作的能力。多年来项目组承担了多项军民科研项目。工程化的科研项目具有相对严格的管理制度、详细的科研计划、明确的成果形式、标准化的质量规格以及严格的保密制度。研究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研制,对科研活动有了全面的认识,在项目中锻炼了实际工作的能力,开拓了思维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3.通过课题设计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项目组对研究生课题选择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研究生选择在研的主流问题,这样既能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的累计又能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但是又要避免在研究过程中重复已有的研究内容,一定要开阔思路,以新方法、新手段、新材料,取得新突破。这样才达到在课题研究中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有效结合。

二、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中作用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在研究生的科研和学位论文阶段,研究生课程学习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1.调整课程设置。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课程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载体,其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强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学位课程中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在选修课程上增加了跨学科课程比例,注意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扩大学生知识面。

2.改变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教师授课是“填鸭式”,长此以往必将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活动,将教师的单向灌输变为师生共同参与、对话和创造,实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三、营造研究生创新环境

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的“硬件环境”建设,即为研究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二是要加强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的“软件环境”建设,即为研究生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1.构建创新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的建立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要想促进研究生的创新活动,应该首先提供相应的平台。实验平台的建设能加深知识的理解,给研究生的自主思维、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实验环境,启发创新、实践创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经过多年建设,拥有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多个专业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丰富的实验资源为研究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2.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创新氛围是创新活动的软件环境,有良好的氛围才会有活跃的创新活动。要努力构建一个多学科交叉、学术融合的交流平台。研究所每月安排学术讲座、讨论,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固定下来,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研究所建立研究生奖学金。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的创新活动。

四、造就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导师队伍

在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中,研究生导师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这种指导和影响不仅仅是知识经验的传授、科研方向的导引,更重要的是导师自身的价值观、学术素养、人格特性等在塑造研究生的研究习惯、学术风格、创新能力方面对研究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队伍。只有创新型的导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导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性研究。这就要求导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从事学科前沿的研究工作,指导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完善和加强研究生的自主创新、学术科研的创新能力。

2.实施导师组的培养模式。目前研究生培养所采用的方式往往是简单的导师对研究生的一对一的培养模式。一个导师的知识面、思维方式由于受到单一学科的限制,很难培养出综合交叉学科方向上的人才。单导师模式已成为制约现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严重问题,必须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目前,构建导师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本专业多年来一直采用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形成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模式。以集体智慧拓宽研究生的思路,启发研究生思维,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旨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必须把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研究生作为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测控专业研究生培养立足国防建设,旨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高量的有用人才,因此对于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更是重要。探讨适合本专业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开拓一条教学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为引导的研究生培养途径,为本专业今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余树英.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8.

[2]石倩.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3]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0.

[4]段晖.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5]李焱.依托科研实践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

[6]薛静.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3).

[7]王章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8,(6).

[8]刘静.导师队伍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130);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改革工程立项(2010);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改革工程立项(2012)。

猜你喜欢

科研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