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管理的五大策略

2014-08-01邹俊仪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

邹俊仪

摘要: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必须以“爱”为根本,熟练运用系统管理策略,“管心”策略,把握核心、积极预防策略,适度提高标准策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能实现班级的科学、高效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五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17-02

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是各种因素纵横交织而成的综合体系;同时,班主任的管理又十分重要,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意味着一个好的班级。鉴于班级管理的复杂性和班主任角色的重要性,科学的班级管理策略显得十分重要,它关乎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和班级的高效运转。因此,每一个班主任都应当在实践中总结和深入研究班级管理策略,以提高自己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以“爱”为根本,坚持人道策略

缺少爱,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缺少爱的教育将会黯然失色,不会有欢声笑语,更不会充满灵气,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折磨与摧残。谁不爱孩子,谁就趁早离开学校,免得误人误己。[1]与此相反,爱可以让教育彰显人性,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拥有爱心的班主任是幸福的,他的学生也是快乐的。班主任要以爱学生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这样的班主任也因为有了广泛的学生基础,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拥护,管理工作更能顺利地开展;与此同时,任何学生在这样的班级里不会受到打击,更不会被抛弃,他们得到的是人性化的培养,健康、良性的发展。班主任应当讲究爱学生的方式与艺术。90%的班主任说热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说感受不到老师的爱。[2]关爱学生要根据学生的智能优势,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不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能宽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理解学生在纠正错误过程中的反复;要不急躁、不放弃,能够耐心地引导,长期精心地呵护与培育。当然,关爱学生并不是一味地放纵,爱要与原则相结合,只有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才是理性的爱,才不会导致溺爱。

二、系统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班级整体效能的发挥,甚至在有些时候,小环节的失误可能导致班主任的全部心血付诸东流。所以,班主任应当把握全局,统筹安排好各环节的工作,尤其要管理好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使班级稳定、和谐、高效地运转。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形成以下观念:第一,班级管理是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的全方位管理,任意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工作效果;第二,班级管理是各种教学资源的全动员管理,包括各任课教师的团结协作,班级物理环境与精神环境的整合,班级文体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班级凝聚力的提高;第三,班级管理是从早到晚的全天候管理,现在的学生拥有手机的占多数,谈恋爱的也不在少数,班主任尤其要把握好教师不在场的时间段,如晚休、午休、晨读、自习;第四,班级管理是学期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管理,不能管一时、松一时,治一阵、乱一阵。

三、“管心”策略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心理管理。学生工作,只能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3]用制度、威严约束学生,只有一种外在的强制力,学生会心不甘、情不愿,最终导致这种外在力量所发挥的作用不会高效,更不可能长久。班主任应当深度了解学生心理,调控班级情绪,让学生从心底里形成自信、自律、自强意识,从而使班级形成积极健康、团结上进的良好氛围。首先,班级整体心理需要调控,班主任要时刻留意班级中是否缺乏竞争意识、上进心,是否拉帮结派导致不团结,尤其是女生之间的矛盾是否导致班级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其次,学生个人心理需要引导,学生因为家庭变故、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青春期生理发育、恋爱等导致的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具有职业敏锐感,查找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耐心地开导。再次,班主任在处理问题行为时,不能简单地采取呵斥的方式,最好以对话为形式,先给予学生解释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内心,再针对不同情况表示理解、惋惜或批评,心灵的沟通是最有效的教育,最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把握核心、积极预防策略

预防是最好的管理。班主任应当根据自己的经验、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进程,预测班级管理在每一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此确定班级管理每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抓住了核心任务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能恰当地予以解决,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学第一个月时,班主任应抓住学生充满激情、富有上进心的大好时机,把核心工作定为确立合理的班级奋斗目标,建设团结、上进的班级文化,制定公平、可行的班级公约,形成自己管班的独特风格和良好的威信。学期中间,应根据学生可能放松、散漫,甚至堕落的情形,把核心工作定为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经常性地开展理想教育、上进教育、感恩教育,让学生充满斗志;有意识地维护好班级常规和合理进行奖惩,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的品格。最后一个月时,针对学生的自满心理和学生之间矛盾的易发性,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地复习,学会查漏补缺,同时抓好班级安全工作,发挥班委会和任课教师的作用,维护班级稳定。

五、适度提高标准策略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可以定义成“人为的发展”,因此,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4]班级管理也应当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确定适当的标准,使学生可能达到,但又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应当更进一步的是,适度提高标准策略不仅要指向最近发展区,而且要略高于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如果在纪律、卫生、学习等问题上,班主任特意地适度提高标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首先,提高的标准要适度,如果标准太高,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失去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兴趣,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起负作用;其次,适度提高标准要以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为目的,适度提高标准是一种较高的期望,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更有一种自豪感,从而充满信心和斗志,按照老师的建议和要求行动,最终达到老师所期望的目标;最后,适度提高标准是一种进攻性的而不是防御性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如在班级卫生、纪律管理中,提出比预期目标略高的要求,即使没有达到较高的要求,最终的结果可能恰恰符合预期的目标。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现在的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自我意识增强、个性突出、心理问题增多、厌学情绪增大,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班主任应当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变应变。作为班主任,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于自己来说仅是班集体中的一员,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意味着全部,从而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学习和研究班级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总之,班级管理策略虽然多种多样,管无定法,但只要班主任拥有一颗爱心,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就能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不断成熟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1.

[2]谢登攀.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索[J].理论平台,2013,(5):105-106.

[3]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0.

[4]施传柱,高芹.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9.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