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与电影的姻缘

2014-07-31王浩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豫剧京剧戏曲

王浩

今年5月,首批“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剧目《霸王别姬》在美国杜比影院公映,有望成为第一部在美国院线公映的3D中国戏曲电影。说到戏曲电影,其实戏曲和电影是很有“缘分”的,京剧《穆桂英挂帅》,评剧《花为媒》、《杨三姐告状》,豫剧《朝阳沟》……很多年长的观众大多看过四五遍。第一次感受到戏曲的美,宽敞的场院,纷杂的人声,拥挤在黑白画面的银幕前看水袖飘舞,衣袂如蝶飞飞。戏曲的美韵已成为一种日久愈香的记忆。

戏曲和电影的结缘也是有历史的,1905年,丰泰照相馆给京剧泰斗、同光十三绝之一的谭鑫培拍摄了传统经典剧目《定军山》片段,那是我国第一部电影。随后,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也应邀拍摄了《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再往后,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依然是京剧舞台电影,甚至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戏曲电影。电影史上种种第一,都和戏曲有关,表明这并非偶然,在当时,电影是种新生事物,虽然一度被称为“文明戏”,带着几分舶来的洋气,但在民间的娱乐选择中,毕竟还是不如流行几百年的戏曲,名角儿们的号召力比如今的影视一线明星还要大。谭鑫培、四大名旦等自不必说,因此电影想争得一席之地,搭戏曲这条线,“傍戏曲的大腿”,是自然而然的想法,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无怪乎中国最早期的电影演员大部分都来自戏曲界。当然,1993年,取材自京剧的《霸王别姬》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奖”;1995年,取材自川剧的《变脸》获得了“金鸡奖”、“华表奖”;2001年,取材自昆曲的《游园惊梦》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可是,这些电影,戏曲在其中或者仅仅提供一种背景,或者是电影人要从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说到底,还是电影在向戏曲索取,基本上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

中国电影诞生八年后的1913年,中国第一部原创故事影片《难夫难妻》上映,可以看作是电影意图脱离戏曲影响的尝试,而直到上世纪20年代末,阮玲玉的出现,电影界才有了第一位堪与戏曲名角儿相抗衡的明星。不过戏曲界的大腕在民众中的地位也丝毫不见降低。1931年,青帮大亨杜月笙为庆祝其宗祠落成,几乎请齐所有京剧名角儿(余叔岩有病没去,盖叫天从不唱堂会)。

解放后的戏曲电影,如当初豫剧《朝阳沟》,剧情简单,唱词通俗易懂。栓保的《我坚决在农村干上一百年》,曲调高亢,话语直白,以一颗通透明亮的心苦苦挽留银环扎根农村。银环回城的那段唱,婉转悲凉,一步一山水,一唱一泪流,感动得果树低头,流水止步。银环的内心涌起的扎根农村与返城难以取舍的波澜,细致刻画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情感与理想追求,是一代青年人的记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些记忆通过宛如桃花流水的唱腔,感情真挚的对白,化成缓缓波动的情感涟漪,它真实描述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纯粹的精神世界。像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的代表作《花木兰》影片,在鲜活映现名家风范、展示剧种剧目艺术魅力和培养代代人才上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沪剧《罗汉钱》、《星星之火》,京剧《梅兰芳舞台艺术》,越剧《红楼梦》等都被摄制成戏曲电影,其它如山东吕剧、湖南花鼓戏、河南豫剧等剧种都有戏曲片问世。

电影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如今市场又重新火热起来,创新纪录指日可待。如今,电影应该感念它初期发展的时候,戏曲对它的提携之功,在戏曲不太景气的时候,为复兴做些事情。戏曲不景气,根本原因可以说是时代使然,一部新作出来,看过的人都说好,只是更多的人看不上,也缺乏直观形象的渠道了解而已,尤其是最为宝贵的年轻观众,对戏曲的误会不浅,还没看就怀疑自己看不懂,不爱看,更愿意去看一场爆米花电影。所以电影能为戏曲做的,就是用它更现代的表现手法,更直观的呈现方式,为戏曲做做宣传,至少能让年轻的观众对戏曲熟悉起来。

艺术呈现的选择当然并不只是这一种,但电影人如果要“报答”戏剧,还是应以戏曲为核心元素才好。需要说明的是,希望电影反哺戏曲,事实上并非是一种“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德要求,电影自身何尝不需要突破?戏曲缘何不能成为中国电影的第二张名片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豫剧京剧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传统戏曲
《京剧人设》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