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民族音乐学“新视野”

2014-07-29荣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梅里新视野音乐学

荣霞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15)

试析民族音乐学“新视野”

荣霞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15)

民族音乐学“新视野”的“新”体现在它对我们现今学习的传统音乐学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民族音乐学的诞生直接影响了我们对音乐的认识。本文通过介绍民族音乐学与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中的核心观念,共同探讨民族音乐学的新视野,寻求音乐的本质。

民族音乐学;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音乐

“民族音乐学”这个词首见于1950年荷兰民族音乐家孔斯特的著作《音乐学》一书的标题。它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由民族学和音乐学两个概念合并而成,在比较音乐学基础上发展来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主要是非西方的音乐文化,尤其是北美、非洲、大洋洲的、南美洲的、亚洲的音乐文化和欧洲的一些民间音乐文化,这其中也有一些对近东和远东地区艺术音乐的研究,而很少甚至不包括对西方艺术音乐文化的研究。在学科逐渐发展的基础上,以孔斯特的学生胡德为主的一派强调音乐学方面,所以至今沿用民族音乐学这个名称,而以梅里亚姆为主的一派强调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因此采用音乐人类学这个新名称。

一、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

梅里亚姆是美国人类学家,是音乐人类学奠基者,1964年《音乐人类学》一书出版标志音乐人类学形成。

他在《音乐人类学》书中提出:“民族音乐学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研究,人类学和音乐学,最终目标是融合二者。看看民族音乐学文献,这个理想尚未达到,因为大多数著述仅研究音乐,不提音乐所产生的文化背景。民族音乐学主要专注于音乐和结构,因而强调音乐学因素而不顾人类学因素。民族音乐学的人类学方面不太发达,不太为人们所了解。有一种音乐人类学,是在音乐学家和人类学家范围之内,就音乐学而言,它提供了所有音乐产生的基础以及最终理解那些乐音和声音过程的框架。就人类学而言,它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人类生活中的产品及过程,因为音乐是人类智力行为中的一种复杂因素。没有人的思考,行为和创造,乐音不会存在,而目前我们对声音的理解要多于产生音乐的全过程的理解。”

从上述观念中可以看出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他的理论意义突破了西方音乐学局限,从了解音乐本身到具有全人类的视角。最重要的是赋予了音乐人的意义,既然是人的音乐,那其对音乐的认识就具有多种角度,比如人类学所涉及到的历史,社会心理,美学,文化,生理等,这样对音乐的认识就会更全面。此外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是他为民族音乐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模式,即包括音乐观念的形成过程,与音乐相关的行为,音乐本身三个层面的研究。这个模式是音乐学与人类学相通的很好的桥梁,同时也是对音乐的一种新的认识。

其二,他的音乐人类学也有着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也就是民族音乐学自身的矛盾——全人类并非只有一种理论体系,很难有符合全人类普遍认知的音乐理论模式。另外还有对民族音乐的定义,也有许多说法,比如可指特定民族的人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或者指中华民族音乐,又或者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等。还有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就是人类学或民族学属于社会科学,而音乐学属于人文科学,它们属于不同的板块,之间是具有一定差异的,想要融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梅里亚姆对民族音乐学所做的深入研究,给我们很多新的视野,给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带来很多影响:第一,让我们开始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放在整体文化框架中来讨论。第二,使我们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与平等性。第三,中国音乐文化不是‘汉文化’的独立,而是与各民族音乐相共存的。第四,应该要重视民间社会民俗文化与实地采风。第五,重新审视并重视中国民族音乐自身的发展。

最后提到的这一影响,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虽然民族音乐学这个概念是在国外体系研究中提出来的,但其实它在中国早已经是发展了的学科。只是中国学者的研究(普遍现象)是往往喜欢研究外来文化而不是发展自身文化,而西方已经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转向对外界文化的研究。

二、民族音乐学中的“音乐”

梅里亚姆曾提出:‘音乐由文化形成,并且是文化中的一部分,每一种文化决定着什么叫音乐,什么不叫音乐。’这段话是对音乐的界定,反思我们学习的西方体系音乐学对音乐一词的定义又是怎样的呢?

不得不思考,西方国家与我国对音乐的认识有何差异?也许通过体系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的差异就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如果要用西方的思维就是对事物下定义的角度来说,便可以归纳为是“音乐”与“乐音”的差别。在中国古代,用“乐”这个字来代表音乐,因此有《乐记》、“乐府”、《声无哀乐论》等;其对“音”的提法具有代表性的如“八音分类法”,这里的音,不是乐,只是一种声音,是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当然还有许多重要文献信息,不排除人们因为对音乐认识的变化产生的‘主观筛选’,会对有关记录有所丢失、遗漏和忽略)。就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经常会涉及到的话题,音乐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音乐是他律还是自律的?其实都绕不开一个中心,就是对音乐的定义。笔者认为音乐是多种认识的融合,诸如多种学科体系提供的对音乐的认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就像民族音乐学提供的新视野作为与西方体系音乐不同的学科研究,其有同有异,并不是完全分明的。只是我们需要通过各个学科的视角去认识音乐,丰富音乐,并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寻音乐的本质。

J605

A

1005-5312(2014)17-0090-01

猜你喜欢

梅里新视野音乐学
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Chapter 7 The last letter第七章 最后一封信
音乐学人
既下山·梅里酒店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后冥王星时代“新视野”要去哪儿?
用爱坚持创造奇迹——读《梅里山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