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打造“四加一”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体系

2014-07-29吕晓良董家伟

机构与行政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

吕晓良+董家伟

近年来,烟台市编办不断强化监督检查职能,把重点放在打造“四加一”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体系上,即健全预防、监督、检查、跟踪评估四个机制,搭建了一个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网上监督平台。

一、健全预防机制,超前防范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搞好违规违纪行为预防,是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环节。在这个环节,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明确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在市编委会工作规则中,明确了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编委、市编办对于机构编制事项的审批权限。一般性事项,按权限由编委会或编办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经编委会审议后,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权限在省的,报省审批。

(二)规范机构编制工作程序。始终坚持机构编制“三个一”制度:所有涉及机构编制的事项,一律由编委会及其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办,由主管机构编制的领导一支笔审批,由编委会及其办事机构一家行文或批复。领导讲话、部门工作报告和下发的文件,一律不得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特殊情况确需涉及的,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会签把关,控制了机构编制不合理增长。

(三)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为了从源头上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对于部门提报的机构编制事项,总是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提出有理有据的意见建议,供编委领导决策。比较复杂的事项,同时拿出几套方案,请领导定夺,方便了领导决策。

二、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要落实到位,必须加强执行中的监督和制约。在这个方面,主要是突出了“三性”:

(一)以日常监督为重点,突出监督的全程性。努力把好“三个关口”:一是落实用编核准制度,把好事前审批关。2011年以来,烟台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探索实施了编制使用审核制度。用人单位在招考、调配工作人员之前,必须先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编制使用申请。机构编制部门在综合考虑用人单位的空编数、职能任务和体制的可能变化,以及单位人员结构基础上,研究下达《编制使用许可通知书》。只有在核批的编制使用许可内,组织、人社部门才能配备人员、核定工资和保险,财政部门才能列入财政预算、核拨经费,从源头上避免了超编进人、先造成事实再申请编制,以及相关部门彼此约束协调不到位问题。二是实行实名申报,把好实名制登记关。从2000年开始,烟台市机关事业单位开始统一使用《机构编制管理簿》(2013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现信息化管理)。《机构编制管理簿》记录了机构名称、性质、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在岗人员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完成人员招考、调配程序后,持《编制使用许可通知书》和有关手续,到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办理落编手续。审核无误的,录入《机构编制管理簿》,进行实名制登记。纳入实名制管理的人员,才算正式在编人员。三是实施配套联动,把好经费核发关。核发经费是进人的最后一道关口。加强了与财政部门的对接联系,同意相关人员落编后,向用人单位出具《增加人员通知单》,财政部门凭通知单发放工资、拨付经费。

(二)以政务公开为抓手,突出监督的社会性。重点进行了三方面公开:一是机构编制事项全方位公开。主要是利用“烟台机构编制信息网”,把机构编制方面的政策法规、文件制度、办事流程、议决事项、信息动态、资料表格等,全部上网公开,接受社会的查询和监督。二是实名制信息广泛公示。对纳入实名制管理的人员信息,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办公场所的电子显示屏、政务公开栏以及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只有正式在编人员,才能进入公示名单。名单之外的,一律视为“吃空饷”人员。一经查实,坚决予以清理清退。三是重大机构编制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所谓“风险评估”,指的是对机构编制改革中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制定评估方案、征集社情民意、邀请专家论证等步骤,形成是否可行的评估报告,再有针对性地调整实施办法,出台配套政策,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三)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为依托,突出监督的即时性。从2010年开始,积极争取省编办支持,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建设试点市。这个系统依托政府政务内网运行,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目前,已经完成了网络构架、硬件购置、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共计23万余人的数据,已经全部入库并完成审核。为了保证相关数据及时更新,人员增减之后,用人单位必须把纸质证明材料扫描成电子格式,通过这个系统上报给机构编制部门。相关科室审核通过后,在系统上在线办理增员落编或减员销编手续,解决了数据库信息的实时更新问题。实名制系统的建成,为提高机构编制监督质量提供了保证,使机构编制即时监督成为了可能。现在来看,至少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实时监测机构编制增减情况。在实名制系统内,各部门、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情况一目了然。任何数据的变化,机构编制部门都能够实时监测到,有助于及时发现违规行为,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二是及时查询有关人员的准确信息。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在换届选举、干部调配、核拨工资等工作中,可以随时从实名制系统中调取所需数据。机构编制部门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也可以随时查询有关人员的具体信息。三是动态分析机构编制发展趋势。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随时对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便于总结机构编制变化规律,预测机构编制走向,为领导决策和机构编制管理提供有效服务。

三、健全检查机制,及时查处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的过程。没有检查,就难以及时发现决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机构编制管理很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主要采取了三种检查方式:

一是综合性督查。每年确定2-3个专题,由编办牵头,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按照提前告知、实地检查、提出处理建议、下发整改通知单、复查验收的程序进行。这样做,不仅解决了机构编制部门人手不足问题,而且借助相关部门职能优势,使督查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是重点抽查。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每年上报一次职责履行情况、机构编制增减情况自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机关、事业单位进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的时候,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是调研性检查。这类检查,一般采取书面通知、上报材料的形式进行。材料报上来以后,先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有必要的话,再组织进一步检查。

四、搭建一个平台——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网上监督平台

2011年以来,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做法,会同市纪检监察、经信部门,依托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丰富的公共服务资源,在全国较早筹建了烟台公共服务网。这个网站打破了原来部门分散建设网站、分别管理公共服务事项的模式,把机关事业单位为公众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到了一起。公众只需要登录这一个网站,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公共服务问题。网站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三个一”:

一是公众需求信息“一网搜尽”。网站把全市100多个部门和单位的7000多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整合到一个平台上。针对某一事项,只需要在网站搜索引擎上输入相应的关键字,就可以查询出对应的办理机构、承办人员、联系电话、受理地址、所需材料、收费标准等所有信息,为群众办事提供了很大便利。

二是便民服务查询“一站查全”。只要是部门和单位能够在网上提供的查询类信息服务,像社会保险缴纳、考试成绩、车辆违章等热点信息查询,烟台公共服务网都能提供。对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也通过提供链接、开设专题等形式,全部整合到这个网站上,一件事情,先找哪个部门、办哪些手续,后找哪个部门、办哪些手续,一目了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公众走冤枉路。

三是公共服务事项“一供到底”。对可以在线办理的事项,网站设置了自动提醒功能,公众可以根据引导进入网上办理页面,顺利办结相关事项;对查询不到的信息,网站设置了“信息反馈”功能,公众可以通过网站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补充有关信息;对有问题的事项,公众可在线纠错;对不明白的事项,公众可在线咨询;对已办结的事项,公众可在线评议,实现了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的网上统一受理。□作者单位:烟台市编办E:ZLH

关键词:机构编制 监督检查体系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日常管理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表彰全国机构编制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甘肃省张掖市开展机构编制责任审计的实践与启示
《“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指导意见》有 关 精 神 解 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