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014-07-28邹璇侯轶群

科技视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考评冷板凳教学科研

邹璇 侯轶群

【摘 要】青年教师占到高校教师群体的六成以上,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本文分别从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全过程的培训体系、坐得住的“冷板凳”三方面探讨了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应该给青年教师提供怎样的成长环境,以及青年教师又应该怎样在教学和科研中均有所建树等方面的问题,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考评;培训;冷板凳

The Improvement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ZOU Xuan1 HOU Yi-qun2

(1.GNSS Research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2.Institute of Hydroecology, MWR & CAS,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Abstract】Young teachers account for more than sixty percent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y are very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ys of providing growth environment to young teachers and helping them to obtain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se analyses are valuabl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level in the future.

【Key words】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Evaluation; Training; Cold bench

0 引言

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与学生年龄接近、沟通互动较多,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很大[1]。另一方面,大学里急需两种人才,一是大家都在抢的学术大师,一是潜力无限的青年学者。前者可以出高价买,后者则只能自己培育——这点全世界都一样[2]。因此,青年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平衡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该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成长环境?青年教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该如何发展?不少高校和青年教师都行动起来,把脉职业发展,为培育青年教师的学术自主、职业自信以至育人自觉开出药方[2]。

1 多元化的考评方法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三尺讲台赋予教师们最神圣的使命,也是让教师不仅仅只是一份职业的价值所在。然而大学教师同中学教师不同,除了课程教学以外,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就认为,“没有做过科研的人,只可能在讲台上去重复别人已有的东西,不可能教会学生创新的能力和方法”。因此,大学青年教师面对教学、科研“两座大山”,如何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高校在评价体系中如何对教师进行合理的评判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科研成果,比较容易进行量化评价;而对于教学,尽管有教学课时等方面的规定,但质量很难进行量化评价。此前,浙江大学“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却‘下岗了”的“朱淼华现象”曾引起广泛关注[3],包括浙江大学在内,大多数高校其实都认识到了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正确评价教师,还是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尴尬问题。

基于此,高校在教师考评中不断的进行改革,以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武汉大学于2013年出台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的新规,对下级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分为有本科生教学的单位、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和没有本科生教学的单位;对教师岗位也实行分类管理,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型;学科方面,分别对理、工、农、医、人文社科、艺术、国防等领域进行了分类。在评选条件时,不仅对科研论文的产出有量化指标,对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教学竞赛获奖、教学研究论文、编写和出版教材、出版学术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导学生获学科竞赛奖励、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发明专利、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指标均有考量[4]。

“为国家担纲,为后人引路”,这是高校广大教师的社会使命,高校不能固步自封,忽视科研;同样也不能只抓科研,忽略“为后人引路”的本职。因此如何评价教师的价值,关系到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关系到高校今后的发展。高校不同于中小学,要开展多元化的考评方式,鼓励各种人才的发展,不仅要培育大师,也要为学生和教师创造迸发思想火花和和生命力的大学校园。

2 全过程的培训体系

大学除了对教师的基本学历有要求外,还应该对进入大学教师行列的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专业培训,使他们在教育理念、方法、技术、领导力与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教育知识,成为一名专业教师[5]。

据了解,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出国进修或在职读博的機会和优惠政策,用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学术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为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有关高校合作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鼓励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国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的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选派一大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6]。

以武汉大学为例,为了促进教师知识更新,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外语培训、专题培训、在职攻读学位、师资博士后、出国研修和学术假制度等。在教师出国方面,除了国家留学基金面上项目外,还有包括了上文提到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等11个国家专项出国留学项目。除此之外,湖北省项目出国项目,校际合作、交流项目等共同为教师搭建了迈向国际化的平台。

如今,高校和青年教师均有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迫切需求,因此建立涵盖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培训体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7]。高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时,注重校内的培训指导和校外的出国进修;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也要制定一套自己的职业生涯精进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好高校配套的培训和交流资源,不断提升自己。

3 坐得住的“冷板凳”

从事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辛的事业。在高消费时代,要让青年教师全心投入教学和科研,在知识创新上有所建树,在理论建构上有所发展,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对此,很多大学从教师的价值观教育入手,培养他们正确看待名利,开展了大量入职培训、师德宣传等活动。但是,“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很难,需要靠学校整体文化和学术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5]。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与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样与教学科研的环境密不可分。一方面,教学科研的良好氛围需要教师们努力艰苦的去创造,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又给老师们提供了施展身手,发掘自我价值的舞台,促使老师们勤思考、苦钻研、勇创新,取得教学科研的不断进步。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是一种双赢。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稳定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相反,不利的环境则制约着教师们的成长。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战线的新鲜血液,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短时间内无法出高水平成果,容易被学校忽视,从而挫伤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影响其工作热情,甚至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学校要加大环境的优化,制定更多的政策加以引导和激励,在教学制度、进修制度、科研制度、分配制度等具体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制度上的倾斜,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脱颖而出。生活上、工作中更多的关爱,加深了青年教师的受尊重感和归属感。

青年教师成才不仅需要有学校的激励,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约束和监督。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有关教育教学技能、师德师风的考核,既能发现教师们的长处,也能找出教师们的不足,从而敦促其水平的提高。对那些优秀的骨干教师,还能以树立榜样来起到示范作用。还有一个无法替代的优势资源就是学校的老教师,他们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高校实行的导师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上的迅速上手,也建立了学科梯队,符合青年教师的愿望[8]。

对于青年教师自身而言,古人云:“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至”。从主观愿望上讲,没有人愿意经常坐“冷板凳”。但从客观现实来讲,出成果确实需要长期的付出,有时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果。这就决定了青年教师必须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9]。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要做到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在事先就要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充分的准备,即使面对机遇也只能坐视它从身边溜过。在没有做好准备时,“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 结语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内涵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不仅要理解学科,更要理解教学,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高校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而教学和科研是有机的统一,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教学的丰富离不开科研,而科研的发展又促进了教学,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青年教师的成长才具有实质意义[8]。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高校和社会普遍开始重视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且在考评制度、培训体系、学术环境等方面不断的进行优化改革。对于青年教师自身而言,应该抓住社会发展提供的良好契机,坐得住冷板凳,向“为国家担纲,为后人引路”的大师之路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答记者问[Z].2013-05-27.

[2]关注高校青年教师[N].光明日报,2013-08-13(5).

[3]杨婷.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却“下岗”了[Z].http://www.doc88.com/p-073411952606.html.

[4]武汉大学新教师手册[Z].武汉:武汉大学人事部,2013.

[5]高校青年教师:请给一个空间让我发展[O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1/26/c_121028133_2.htm.

[6]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骨干教師出国研修项目[Z].2012-11-15.

[7]智安然.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8]饶昊.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案例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9]袁浩.要坐得住“冷板凳”[J].政策瞭望,2011,11:61.

[责任编辑:曹明明]

猜你喜欢

考评冷板凳教学科研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什么样的板凳叫“冷板凳”
童芷珍忆半生修书往事,40年后依旧“冷板凳”
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