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瓶冶凡中的美丽

2014-07-25吴洪

教师·中 2014年6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装饰文化

吴洪

摘要:通过创设条件,营造环境、氛围,把具有典型性的、富有强烈艺术感的《瓶子装饰》整合到我们的课题中,激发幼儿对装饰的兴趣;并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装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幼儿园地处苏州边、同里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特别是琳琅满目、富有本土特色的手工艺品每每让孩子们流连忘返,而其中的瓶内画工艺更是让孩子们好奇不已。他们渴望着自己也能做一做、试一试。因此我利用孩子的这一兴趣点,依托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尝试开展瓶子装饰研究。

“美来自于生活,蕴涵在传统文化中。”我把具有典型性的、富有强烈艺术感的《瓶子装饰》整合到我们的课题中,旨在依靠丰富而朴实的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对瓶子装饰的热情,探索创新的艺术教育方法,培养幼儿对艺术的认知和热爱。

一、创设良好条件,培养幼儿装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尽可能地发展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通过看、摸、闻、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有关瓶子装饰的表象,慢慢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善于运用脑中的表象来思考。如:给幼儿讲述中国传统故事中有关“宝瓶”的传说,让幼儿了解瓶子的故事,对瓶子产生好奇心理。同时收集了大量有关瓶内画、青花瓷、瓶子装饰的小玩具、小工艺品等,并把它们布置在活动区,让幼儿随时摸、看、玩,构建幼儿对瓶子装饰的初步印象,根据课题创设了浓郁的瓶子装饰艺术氛围。邀请家长收集各种有关瓶子制作、历史演变、装饰的书籍图片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瓶子装饰的各方面知识,拓展幼儿的眼界。

我们还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欣赏有关瓶子装饰的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形成了良好的瓶子装饰欣赏环境,使幼儿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美的视觉感受,培养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了幼儿对美的向往,激发了他们进行瓶子装饰的愿望。

二、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智能发展1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我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对幼儿瓶子装饰内容进行认真的挖掘筛选,创造艺术教育环境。并从民间艺术教育角度要求,指导幼儿观察时应侧重于物体外形结构的特征、装饰的规律、材料和表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事物的特征,启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如:在“欣赏《瓶子娃娃》”活动中,我们首先将各色各样的瓶子娃娃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之后再提出“你看到了什么?”“瓶子娃娃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们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积极引导幼儿讨论瓶子娃娃的色彩、造型、动态及制作材料等,让幼儿感受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对比色彩的装饰性、材料的多样性等特点,为幼儿制作打下基础。

2激发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注重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发现瓶子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尽可能地让幼儿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并创设相吻合的环境。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审美情趣,以幼儿为主,教师站在引导的位置上,不急于将作品的内涵分析清楚,而让孩子自己观察、发现,当孩子遇到疑问时,再用提问的方法加以诱导,使孩子的思维朝着积极的一方进行思考、想象。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如:在指导幼儿观察青花瓷时,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青花瓷的花纹特征后,让幼儿自由提出问题。有些幼儿问:“青花瓷上面是不是都有一圈花纹?这些花纹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吗?青花瓷中间可以画山水、人物、动物都可以的吗?青花瓷的花纹都是蓝色的吗?”等等。经过老师的一一回答,幼儿感受到青花瓷那种色彩清新淡雅,图案装饰极具特点,自然、质朴的美,并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激发后,幼儿就很自然地用蓝色记号笔在白色的牛奶瓶瓶口和瓶底画上了美丽的花纹及图案,能力强的幼儿还在瓶身上画了家乡的美景,很有韵味。

3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激发幼儿的装饰兴趣,我们在瓶子装饰的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黑白线描画装饰、青花瓷装饰、色彩画装饰、废旧材料装饰瓶子娃娃等,以激起孩子的制作兴趣,使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装饰,以提高他们的制作兴趣。

三、利用环境创设,激发操作参与性“环境即课程”,而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重视幼儿园显性课程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巨大影响。

1班级环境

为了创设更为浓郁的瓶子装饰艺术氛围,我们巧用瓶子装饰艺术悬挂物装饰班级环境。把孩子们精心制作的瓶子娃娃、奇妙黑白瓶、青花瓷瓶等用麻绳连接起来吊在走廊里,用各种纸杯制作成瓶子花挂在活动室内。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活动室空间,同时也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瓶子装饰文化艺术气息,观察感受瓶子装饰艺术的美;使幼儿的知识量不断增加,知识面不断扩大,进而使幼儿从小萌发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形成善于观察、注意观察、科学观察的良好习惯。

2以区角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我们的环境除了从整体上体现瓶子装饰艺术氛围外,还特别重视班级瓶子装饰艺术特色活动区域的创设。根据幼儿需要在区角活动中设置瓶子装饰文化艺术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教具供幼儿操作、摆弄、拼贴。既满足了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又因为操作材料的丰富,还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语言角中教师根据瓶子装饰课程中的故事内容和其精华,在区角中为幼儿制作头饰和道具,让幼儿操作表演,不仅使他们掌握了故事的内容,领悟了其精华同时在表演中孩子进入角色,进入故事,身临其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如:在美工区内让幼儿欣赏瓶子装饰作品,并提供各种形状大小的瓶子、罐子、工具、颜料、废旧材料等,幼儿可以自由剪贴,随意画出不同装饰效果的作品。通过亲自尝试、操作,幼儿发现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装饰方法可以把一只只平日里普通的瓶子、罐子变化出不同的效果、花样图案而乐此不疲,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

在我的眼里,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作品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得清。活动时我们可以告诉幼儿:怎样把颜色搭配好,什么样的构图有主有次,怎样才能装饰得新颖有趣,但不能简单的用好或漂亮来代替。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鼓舞能力较好的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幼儿的美术水平也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装饰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