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幼儿绘画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实践与思考

2014-07-25鲁敏

教师·中 2014年6期
关键词:主动性创造性

鲁敏

摘要:绘画是幼儿喜爱的一项活动,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特别喜欢模仿,这一方面是幼儿在绘画技法、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缺乏,另一方面也是不够自信、缺乏创造性的表现。笔者从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入手,就激发幼儿绘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幼儿绘画;主动性;创造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发展应侧重“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艺术活动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激发幼儿的情感,让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里闪现生活中的美,让孩子们大胆地表达他们的稚拙与可爱,开放、宽容地接纳孩子们童真的创造火花。幼儿特别喜欢模仿,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可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在绘画中,他们只是一味地模仿老师的范画,如何激发孩子绘画的主动性、创造力呢?

一、观察生活内容,奠定想象基础“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是熟悉的,对于身边的事物也是熟悉的。幼儿在生活中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儿童画反映的是儿童心中的世界,儿童往往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自己的生活,这种“反映”是一种再创造,它往往能勾起幼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我首先从绘画的选题的生活化入手,开始了尝试。我从幼儿最熟悉的电视机入手,电视机家家都有,天天见面,活动室中就有一台,并且,形状也是大同小异。在观察了电视机的外形特征后,要求幼儿画好电视机后,再画一画自己家的客厅,你家电视机摆在哪儿?周围还有什么家具?等等。幼儿的热情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有的迫不及待地就说开了,我让他们先谈论谈论,再开始作画。

这次作业,虽然我只范画了电视机,但幼儿把周围的环境布置画得丰富多彩:有的画了电视机柜,有的画了墙上挂的画,有的画了装饰橱,有的画了客厅中的大吊灯,有的画了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每个幼儿都尽自己所能,把自家的客厅在画纸上表现出来,虽然有的技法很稚拙,但不失童真。

通过画这些家用电器,幼儿理解了画面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知道一幅画光有主体是不够的,还需添画有特色的背景,如画洗衣机,有的在旁边添画了浴缸,画吸尘器,有的画上了天线宝宝。原来,里面的“努努”就是一台吸尘器……有了生活基础,他们就会觉得有内容画,也愿意画。例如,《我家的“努努”》《妈妈的时尚发型》《小熊减肥》《肯德基餐厅中的故事》《夜晚的街道》《做鬼脸》《家用电器》《在医院里》……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作品。

二、激发幼儿情感,丰富艺术表现有了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观察、描摹,幼儿就有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表达能力,而要使幼儿从中得到艺术的提高和升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要在事物的形态、特征之外再注入幼儿的情感。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星星月亮是幼儿最初、也是最喜爱的表达内容。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管在故事中,还是在幼儿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幼儿常常把它们拟人化,并注入自己的情感。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教师在开展这一类的题材的绘画活动时,就可以把这些内容取上一些儿童化或富有情趣、带有感情色彩的名字,以引起幼儿的共鸣,唤起绘画的热情,产生创作的冲动。

如《鱼朋友》《美丽的树叶》《水果联欢会》《小鸟哭了》《花蝴蝶比美》《蜗牛赛跑》等。这些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事物,由于进行了拟人化的想象,在幼儿的眼中,俨然具有了生命,由此展开的创作联想中,成了他们的玩伴、亲人,带上了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色彩,也就具有了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使幼儿在艺术表达中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大大地丰富了幼儿艺术的表现力。

三、把握造型能力,提高观察技能有时孩子有思想,有想法,但是却画不出,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幼儿造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和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的成熟程度有密切关系,教师应客观地把握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帮助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造型方式,提高造型技能。

在实践中,我发现观察是提高幼儿造型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绘画《水仙花》时,我给每组幼儿带来了一盆水仙,引导他们观察,水仙长在哪里,它的根是怎样的,茎是什么形状,叶子像什么,花什么颜色,几瓣,然后请幼儿绘画,幼儿打开绘画本,有的幼儿提出:书上的范画错了,因为他们从刚才的观察中发现,水仙花是从茎中长出时是一束花柄,到上面分开成一枝一枝花的,而不是直接就是一枝一枝分开长出的。我表扬了幼儿观察得仔细,鼓励幼儿按照自己观察到的样子画。

在平时,教师可以从丰富幼儿的视觉和情感经验入手,鼓励幼儿多想、多看,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时,教给幼儿一些观察的方法,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如:按顺序观察,分清主次,分辨细节,判断前后远近等。在画玩呼啦圈时,我请幼儿两人合作,一人玩,一人在旁边观察并画下来。幼儿从上往下,观察颈的动作、手的动作、身体的动作、腿脚的动作,抓住了呼啦圈的不同位置,形象地画出了呼啦圈的不同玩法。教师可以选择那些有足够吸引力的内容并进行艺术加工,认真研究内容与技能的内在联系,就能把技能自然地融入内容之中。

四、创造各种机会,体验表达乐趣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幼儿往往也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尊重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师为幼儿提供接触多种工具材料及广泛运用的机会,可以使幼儿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

在上学期的绘画活动中,我就安排了刮画、拓印画、喷画、吹画、泼画、砂纸画、水墨画等多种创作手法,并在区域活动时,提供多种材料,鼓励幼儿多动脑子,尝试不同的方法,制造不同的效果,久而久之,他们会将各种方法融会贯通,变得心灵手巧。

如学过拓印画后,他们找来各种材料进行拓印,有的还自己用土豆、萝卜制作印章拓印,有的甚至把鞋底都拓印上去了。后来,幼儿在不同的纸上进行拓印,观察它们的不同效果,还把拓印和油画棒画、喷画等结合起来,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幼儿在尝试各种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使他们能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体验绘画带来的真正乐趣。

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让孩子们感悟生活、表达心灵、学会创造,这其实就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而它所带给幼儿的,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艺术教育的范畴,这或许才是幼儿艺术教育的真谛。

猜你喜欢

主动性创造性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