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延安精神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作用研究

2014-07-25欧阳韬李诺枫

教师·中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延安精神研究生

欧阳韬+李诺枫

作者简介:欧阳韬(1978—),男,湖南娄底人,长安大学学生工作部教育管理科科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诺枫(1981—),女,湖南娄底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秘书科科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本文基于对西安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指出弘扬延安精神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延安精神;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代表,肩负着国家的历史使命,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关系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如何拓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思路,更好地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是指引我们进行科学创新的不竭动力。

一、新时期延安精神的科学价值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1新时期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艰苦卓绝并且残酷异常的阶级斗争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出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革命精神,是全体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具有十分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意义非凡的指导作用。在新时期的国家发展建设中,延安精神科学内涵的核心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思想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新时期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

在我国已进入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方面,为中国高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伟大的实践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动力作支撑,我们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任务非常艰巨,所以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和立足点,大力弘扬凝聚全国正能量、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延安精神,集中力量克服和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另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提供巨大的精神指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就深刻地说明,创新是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延安精神形成之后被不断创新,同时结合新的形势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引领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强国富民的建设。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弘扬和指引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

鉴于此,延安精神作为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思路、工具和方法,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激励创造的重要作用,用延安精神倡导并实践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的环境氛围。这对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弘扬新时期延安精神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论证1新时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实事”是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指客观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即普遍规律性,“求”就是研究、分析。为了宣传学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营造实事求是的氛围,毛主席领导了从1941年5月开始到1944年4月结束的历时3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使共产党人深入学习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整顿了腐化的“三风”,让调查研究之风盛行,从而使延安精神成为我党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现在,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创新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实践观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应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达到实事求是的要求。这深刻地说明,创新是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2新时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首先,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创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了延安精神的代名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木桌上,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我们党通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了严重的生活困难,凝聚了党心民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青年一代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更加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其次,创新的过程和目标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已不仅仅是勤俭朴素生活作风的代称,更是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人们就会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故步自封而止步不前。任何一个创新的过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它充满了挫折、失败和痛苦。在这样极其艰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勇于胜利的坚强信念,就难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的挑战,可能就会半途而废,甚至一蹶不振,从此再不言“变”。将创新思维成果应用于实际,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任何一项创新思维成果的应用,都将是对现实传统的一种改变,期间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制约因素,而有此时,特别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作支撑。

此外,延安精神的其他两个方面的内涵,即坚定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坚定政治方向要求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研究生们的创新必须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能够服务大众。

三、弘扬新时期延安精神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建议1在研究生理论教育教学中渗透新时期延安精神的精髓

课堂理论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有利于优化研究生的创新知识结构、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完善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塑造研究生的创新人格。延安精神是跨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宝,是追求真理,讲求实效的一种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和精髓,只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延安精神的精髓。高校要把延安精神教育贯穿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延安精神的精髓对研究生进行创新教育必将事半功倍。

2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新时期延安精神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内的缩小版,表现形态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总体建设,具备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要以延安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营造浓烈持久的人文氛围,使置身于这种氛围中的师生都会主动或被动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影响、熏陶和教育。结合重大节假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把延安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之中,紧密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使延安精神真正深入人心。另外,还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座谈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领悟延安精神的内涵。

3在研究生科技创新研究中贯穿新时期延安精神的指导

发扬延安精神,在研究生科技创新研究中贯穿新时期延安精神的指导,可以教育研究生在从事科技创新研究中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高校在研究生科技创新培养过程中,应当要求研究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培育其优良的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及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从而达到创新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如在号召广大研究生积极参与“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的同时,结合延安精神的学习,对研究生进行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主题教育,势必会提高广大研究生整体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水平。

4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新时期延安精神的实质

学校要组织研究生到革命圣地参观革命旧址,让研究生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真实而客观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感人事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用延安精神指导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真正体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实质,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真谛,从而在从事科技创新研究的过程中,不畏艰辛、敢于挑战,勇于攀登科学的高峰。

参考文献:

江泽民.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报告.北京: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995.

杨春梅,席巧娟.课程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19.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28.

黄祺,罗昊英.延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当代教育论坛,2007(2).

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延安精神研究生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