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4-07-25黄勤巧

教师·中 2014年6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

黄勤巧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德育的渗透。本文主要对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也就是思想品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就是一种传达情意的工具,具备一定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体会相应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同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

一、合理运用作者与背景介绍,进行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材会选编一些文章质量较高的文章,并且在这些文章中,凝聚了作者的个人情感。所以,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一定要对“作者简介”环节予以重视,将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教育恰当地渗透到作者简介当中。比如,在学习鲁迅《故乡》一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鲁迅年轻的时候,本来是学习医学的,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文了?通过对以前鲁迅文章的学习,让学生进行回忆,之后老师予以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就是为唤醒国民、拯救国家。最后,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作为一名初中生,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定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将个人理想和祖国需求相结合,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除此之外,在初中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对写作背景进行了一定的介绍,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利用,实现其德育渗透的资源价值,全面落实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二、合理运用课文与名句讲解,进行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载体。所以,老师一定要全面、深入、充分地理解教材,准确掌握教材中包含的教育元素,重视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的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特点,开展相应的道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道德的渗透。比如,在学习《木兰诗》一文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木兰这个人物进行了解,尽管木兰是一个英雄人物,但是,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普通人,她热爱亲人、勤劳善良、报效国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习其在生活中的品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德育素质。

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德育元素也是深藏不露的。如将其人为地进行肢解,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展现,在德育渗透方面的效果就会比较浅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避免采取一味讲解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一些德育元素,以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三、合理运用听说读写,进行德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只要听老师范读,自己还要进行反复的朗读。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可以充分理解文章当中存在的一些信息,如关键词、中心语句等,进而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予以理解。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全面落实德育渗透。比如,在学习鲁迅《故乡》一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勇敢地面对。

四、合理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熏陶。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和语文课堂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一定要予以重视。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教材的运用,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解,进而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吴锡平.浅谈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

徐广智,王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新课程学习(上),2011(7).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