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粮保管中机械通风技术的应用探析

2014-07-24黄新茂

新媒体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应用

黄新茂

摘 要 随着仓房建设技术的不断提升,机械通风效果逐渐提升,储粮保管效果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转变。文章从仓房储粮保管出发,依照气温状况、湿度状况等,对机械通风技术进行合理分析,及时采取塑料薄膜“单面封”及泡沫板密封等,实现了对储粮保管仓内低温处理,达到了安全储粮目的。

关键词 储粮保管;机械通风;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8-0096-02

1 储粮保管中机械通风的作用

机械通风是当前储粮保管中常见应用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对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外界低温、低湿的空气送入堆,促使粮堆内外气体进行湿热交换,降低粮堆的温度与水分,增进储粮稳定性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整,保持仓储持续低温,降低了粮食的呼吸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粮食的品质,降低粮食可能出现的陈化现象,对粮食保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机械通风能够减少或不适用化学试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化学污染,实现绿色、安全、环保储粮。

机械通风是粮食储藏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人员要控制好通风时间、通风温度等,提升储粮保管效果。具体操作为:1)适时通风保证粮食仓储内外不同温度、湿度的空气交换,消除可能产生的结露、结顶问题,消除粮食异味;2)持续低温环境下通风,减少粮食水分。该过程中要根据粮食的整体温度对通风效果进行合理筛选,当仍存在虫害时需要继续降低,保证害虫全部冷冻致死;3)调整通风设计及使用方法,对粮食底部的各项潮气进行排除。观察粮食温度及水分,控制通风,保证粮食上下温度、水分均衡;4)依照大气温度、仓库内温度、粮食温度、粮食平衡水分等对通风的时机进行选择,保证通风的有效性;5)选取合理时间对仓储门窗进行开启,确定开启位置能够实现通风效果的最大化,优化各项设备及能源利用质量。

2 储粮保管中机械通风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材料

1)试验仓房。本次探究中选取为6号仓,仓容积达到6375 t。仓长度为55.4 m、宽度为30.8 m、高度为10.2 m。仓门高为4.3 m、宽为3.7 m,主体为砖混结构。仓顶选取K型太空板钢混折线形,包含10个通风孔。本次仓房中为山东产小麦,入库时间为2010年12月,平均水分11.6%,容重为772 g/L,杂质低于1%,不完善粒小于3%,小麦评价等级达到2级。

2)通风设备。该仓房选取设备主要为离心风机及轴流风机。其中离心风机型号为4-72-11,额定功率7.5 kW,主要通过压入式实现送风,风量达到10580 m3/h;轴流风机型号为T35-11,额定功率0.75 kW,主要通过正压吸出式实现送风,风量达到4250 m3/h。

3)检测系统构建及布置。本次检测系统主要由粮情检测系统(华商天事业公司生产)构成,系统间缆线分布均匀,电缆8缆12排,共96根。

2.2 方法

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揭膜后需要将所有通风口打开,实施通风换气,操作时间要控制在10d左右。揭膜后要先对小麦中的湿气均匀排出,实施低温通风,消除内部引起的增水、发热、结露。对温度差异较大的可以先打开少量通风口,防止温度变化过快造成仓内小麦温度及水分剧烈变化,引起相反的效果。自然通风中要对各项参数进行合理分析,为下一阶段通风操作打好基础。

2)排风扇与轴流风机的通风。排风扇在通风操作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地笼进行布置,设置两者为U形。通风管要进行全开孔且均匀分布在机两侧。仓房内需要配置2台0.75 kW轴流风机及三相电源,对各项通风状况进行指标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当平均温度低于4℃,湿度低于50%时可以持续不间断通风,当温度升高或湿度大于50%时需要暂时停止通风,防止通风效果受到影响。在上述通风的过程中要在两侧通风孔实施循环通风:在通风前关闭门窗,开启排风扇,通过负压将冷空气压入通风管道中。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通风孔实施一次调换,保证2天内全部通风口都能实现一次通风,提升小麦各部分温度及湿度的均衡性,防止局部发热或露水点。

3)离心式通风。离心式通风过程中主要通过10台7.5 kW离心式风机完成操作。操作前需要对通风孔通畅性进行检查,确定无误后方可实施各项通风操作。通风前要保证对角窗户打开,仓内两台排风扇开启,加大对流,降低死角发生率。上述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各个离心风机逐一开启,进行压入式通风。要根据小麦在通风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对通风进行控制。人员需要依照《机械通风操作技术规程》检测各项参数,进行记录。该种通风方式有效提升了小麦温度控制效果,消除了可能存在的通风死角,对小麦保存具有保质、安全、减少损失作用。

3 机械通风保管效果分析

1)通风后粮食水分、温度变化状况。在实施机械通风后,小麦的各项水分变化明显,水分整体呈现递减趋势,其平均降幅达到0.2%左右;温度分析中上层小麦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最高点为7月,最低点为1月,下层温度变化差异较小,最高点为7月,最低点为1月。由此观之,机械通风对改善储粮保管效果具有非常好的作用,能够驱散仓内的湿热,消除粮食结露、腐蚀。具体结果见表1、表2。2)通风后粮食品质变化状况。在通风后各项小麦指标变化控制效果显著,小麦品质保存良好,具体结果见表3。研究结果证实,机械通风能够最大限度保持粮食原有品质,提升各项指标的控制效益,改善粮食存贮效果。

4 总结

粮食保管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实施一次通风,尤其是在夏季,粮食密闭时粮堆内的呼吸作用较高,使仓内温度、湿度较大,非常容易造成粮食发霉或出现虫害。机械通风能够利用各项通风管道及器械将仓内粮食呼吸作用产生的温度及湿气排出,实现仓内的气体循环,提升储粮保管的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储粮保管中的关键,对我国粮食储藏发展进行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拯群.我国科学保粮问题之我见(二)[J].黑龙江粮食,2010(1).

[2]张来林,朱同顺,任力民,李昭,赵英杰,李建锋.浅谈粮食储藏对仓房设计的要求[J].粮食加工,2007(4).

[3]胡建初,白国强,李素娟,张震.不同胶管压条改善薄膜密闭粮仓气密效果比较[J].粮食储藏,2010(5).

[4]万拯群.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低六合一”综合储粮新技术[J].黑龙江粮食,2007(5).endprint

摘 要 随着仓房建设技术的不断提升,机械通风效果逐渐提升,储粮保管效果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转变。文章从仓房储粮保管出发,依照气温状况、湿度状况等,对机械通风技术进行合理分析,及时采取塑料薄膜“单面封”及泡沫板密封等,实现了对储粮保管仓内低温处理,达到了安全储粮目的。

关键词 储粮保管;机械通风;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8-0096-02

1 储粮保管中机械通风的作用

机械通风是当前储粮保管中常见应用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对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外界低温、低湿的空气送入堆,促使粮堆内外气体进行湿热交换,降低粮堆的温度与水分,增进储粮稳定性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整,保持仓储持续低温,降低了粮食的呼吸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粮食的品质,降低粮食可能出现的陈化现象,对粮食保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机械通风能够减少或不适用化学试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化学污染,实现绿色、安全、环保储粮。

机械通风是粮食储藏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人员要控制好通风时间、通风温度等,提升储粮保管效果。具体操作为:1)适时通风保证粮食仓储内外不同温度、湿度的空气交换,消除可能产生的结露、结顶问题,消除粮食异味;2)持续低温环境下通风,减少粮食水分。该过程中要根据粮食的整体温度对通风效果进行合理筛选,当仍存在虫害时需要继续降低,保证害虫全部冷冻致死;3)调整通风设计及使用方法,对粮食底部的各项潮气进行排除。观察粮食温度及水分,控制通风,保证粮食上下温度、水分均衡;4)依照大气温度、仓库内温度、粮食温度、粮食平衡水分等对通风的时机进行选择,保证通风的有效性;5)选取合理时间对仓储门窗进行开启,确定开启位置能够实现通风效果的最大化,优化各项设备及能源利用质量。

2 储粮保管中机械通风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材料

1)试验仓房。本次探究中选取为6号仓,仓容积达到6375 t。仓长度为55.4 m、宽度为30.8 m、高度为10.2 m。仓门高为4.3 m、宽为3.7 m,主体为砖混结构。仓顶选取K型太空板钢混折线形,包含10个通风孔。本次仓房中为山东产小麦,入库时间为2010年12月,平均水分11.6%,容重为772 g/L,杂质低于1%,不完善粒小于3%,小麦评价等级达到2级。

2)通风设备。该仓房选取设备主要为离心风机及轴流风机。其中离心风机型号为4-72-11,额定功率7.5 kW,主要通过压入式实现送风,风量达到10580 m3/h;轴流风机型号为T35-11,额定功率0.75 kW,主要通过正压吸出式实现送风,风量达到4250 m3/h。

3)检测系统构建及布置。本次检测系统主要由粮情检测系统(华商天事业公司生产)构成,系统间缆线分布均匀,电缆8缆12排,共96根。

2.2 方法

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揭膜后需要将所有通风口打开,实施通风换气,操作时间要控制在10d左右。揭膜后要先对小麦中的湿气均匀排出,实施低温通风,消除内部引起的增水、发热、结露。对温度差异较大的可以先打开少量通风口,防止温度变化过快造成仓内小麦温度及水分剧烈变化,引起相反的效果。自然通风中要对各项参数进行合理分析,为下一阶段通风操作打好基础。

2)排风扇与轴流风机的通风。排风扇在通风操作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地笼进行布置,设置两者为U形。通风管要进行全开孔且均匀分布在机两侧。仓房内需要配置2台0.75 kW轴流风机及三相电源,对各项通风状况进行指标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当平均温度低于4℃,湿度低于50%时可以持续不间断通风,当温度升高或湿度大于50%时需要暂时停止通风,防止通风效果受到影响。在上述通风的过程中要在两侧通风孔实施循环通风:在通风前关闭门窗,开启排风扇,通过负压将冷空气压入通风管道中。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通风孔实施一次调换,保证2天内全部通风口都能实现一次通风,提升小麦各部分温度及湿度的均衡性,防止局部发热或露水点。

3)离心式通风。离心式通风过程中主要通过10台7.5 kW离心式风机完成操作。操作前需要对通风孔通畅性进行检查,确定无误后方可实施各项通风操作。通风前要保证对角窗户打开,仓内两台排风扇开启,加大对流,降低死角发生率。上述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各个离心风机逐一开启,进行压入式通风。要根据小麦在通风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对通风进行控制。人员需要依照《机械通风操作技术规程》检测各项参数,进行记录。该种通风方式有效提升了小麦温度控制效果,消除了可能存在的通风死角,对小麦保存具有保质、安全、减少损失作用。

3 机械通风保管效果分析

1)通风后粮食水分、温度变化状况。在实施机械通风后,小麦的各项水分变化明显,水分整体呈现递减趋势,其平均降幅达到0.2%左右;温度分析中上层小麦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最高点为7月,最低点为1月,下层温度变化差异较小,最高点为7月,最低点为1月。由此观之,机械通风对改善储粮保管效果具有非常好的作用,能够驱散仓内的湿热,消除粮食结露、腐蚀。具体结果见表1、表2。2)通风后粮食品质变化状况。在通风后各项小麦指标变化控制效果显著,小麦品质保存良好,具体结果见表3。研究结果证实,机械通风能够最大限度保持粮食原有品质,提升各项指标的控制效益,改善粮食存贮效果。

4 总结

粮食保管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实施一次通风,尤其是在夏季,粮食密闭时粮堆内的呼吸作用较高,使仓内温度、湿度较大,非常容易造成粮食发霉或出现虫害。机械通风能够利用各项通风管道及器械将仓内粮食呼吸作用产生的温度及湿气排出,实现仓内的气体循环,提升储粮保管的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储粮保管中的关键,对我国粮食储藏发展进行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拯群.我国科学保粮问题之我见(二)[J].黑龙江粮食,2010(1).

[2]张来林,朱同顺,任力民,李昭,赵英杰,李建锋.浅谈粮食储藏对仓房设计的要求[J].粮食加工,2007(4).

[3]胡建初,白国强,李素娟,张震.不同胶管压条改善薄膜密闭粮仓气密效果比较[J].粮食储藏,2010(5).

[4]万拯群.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低六合一”综合储粮新技术[J].黑龙江粮食,2007(5).endprint

摘 要 随着仓房建设技术的不断提升,机械通风效果逐渐提升,储粮保管效果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转变。文章从仓房储粮保管出发,依照气温状况、湿度状况等,对机械通风技术进行合理分析,及时采取塑料薄膜“单面封”及泡沫板密封等,实现了对储粮保管仓内低温处理,达到了安全储粮目的。

关键词 储粮保管;机械通风;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8-0096-02

1 储粮保管中机械通风的作用

机械通风是当前储粮保管中常见应用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对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外界低温、低湿的空气送入堆,促使粮堆内外气体进行湿热交换,降低粮堆的温度与水分,增进储粮稳定性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整,保持仓储持续低温,降低了粮食的呼吸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粮食的品质,降低粮食可能出现的陈化现象,对粮食保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机械通风能够减少或不适用化学试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化学污染,实现绿色、安全、环保储粮。

机械通风是粮食储藏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人员要控制好通风时间、通风温度等,提升储粮保管效果。具体操作为:1)适时通风保证粮食仓储内外不同温度、湿度的空气交换,消除可能产生的结露、结顶问题,消除粮食异味;2)持续低温环境下通风,减少粮食水分。该过程中要根据粮食的整体温度对通风效果进行合理筛选,当仍存在虫害时需要继续降低,保证害虫全部冷冻致死;3)调整通风设计及使用方法,对粮食底部的各项潮气进行排除。观察粮食温度及水分,控制通风,保证粮食上下温度、水分均衡;4)依照大气温度、仓库内温度、粮食温度、粮食平衡水分等对通风的时机进行选择,保证通风的有效性;5)选取合理时间对仓储门窗进行开启,确定开启位置能够实现通风效果的最大化,优化各项设备及能源利用质量。

2 储粮保管中机械通风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材料

1)试验仓房。本次探究中选取为6号仓,仓容积达到6375 t。仓长度为55.4 m、宽度为30.8 m、高度为10.2 m。仓门高为4.3 m、宽为3.7 m,主体为砖混结构。仓顶选取K型太空板钢混折线形,包含10个通风孔。本次仓房中为山东产小麦,入库时间为2010年12月,平均水分11.6%,容重为772 g/L,杂质低于1%,不完善粒小于3%,小麦评价等级达到2级。

2)通风设备。该仓房选取设备主要为离心风机及轴流风机。其中离心风机型号为4-72-11,额定功率7.5 kW,主要通过压入式实现送风,风量达到10580 m3/h;轴流风机型号为T35-11,额定功率0.75 kW,主要通过正压吸出式实现送风,风量达到4250 m3/h。

3)检测系统构建及布置。本次检测系统主要由粮情检测系统(华商天事业公司生产)构成,系统间缆线分布均匀,电缆8缆12排,共96根。

2.2 方法

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揭膜后需要将所有通风口打开,实施通风换气,操作时间要控制在10d左右。揭膜后要先对小麦中的湿气均匀排出,实施低温通风,消除内部引起的增水、发热、结露。对温度差异较大的可以先打开少量通风口,防止温度变化过快造成仓内小麦温度及水分剧烈变化,引起相反的效果。自然通风中要对各项参数进行合理分析,为下一阶段通风操作打好基础。

2)排风扇与轴流风机的通风。排风扇在通风操作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地笼进行布置,设置两者为U形。通风管要进行全开孔且均匀分布在机两侧。仓房内需要配置2台0.75 kW轴流风机及三相电源,对各项通风状况进行指标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当平均温度低于4℃,湿度低于50%时可以持续不间断通风,当温度升高或湿度大于50%时需要暂时停止通风,防止通风效果受到影响。在上述通风的过程中要在两侧通风孔实施循环通风:在通风前关闭门窗,开启排风扇,通过负压将冷空气压入通风管道中。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通风孔实施一次调换,保证2天内全部通风口都能实现一次通风,提升小麦各部分温度及湿度的均衡性,防止局部发热或露水点。

3)离心式通风。离心式通风过程中主要通过10台7.5 kW离心式风机完成操作。操作前需要对通风孔通畅性进行检查,确定无误后方可实施各项通风操作。通风前要保证对角窗户打开,仓内两台排风扇开启,加大对流,降低死角发生率。上述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各个离心风机逐一开启,进行压入式通风。要根据小麦在通风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对通风进行控制。人员需要依照《机械通风操作技术规程》检测各项参数,进行记录。该种通风方式有效提升了小麦温度控制效果,消除了可能存在的通风死角,对小麦保存具有保质、安全、减少损失作用。

3 机械通风保管效果分析

1)通风后粮食水分、温度变化状况。在实施机械通风后,小麦的各项水分变化明显,水分整体呈现递减趋势,其平均降幅达到0.2%左右;温度分析中上层小麦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最高点为7月,最低点为1月,下层温度变化差异较小,最高点为7月,最低点为1月。由此观之,机械通风对改善储粮保管效果具有非常好的作用,能够驱散仓内的湿热,消除粮食结露、腐蚀。具体结果见表1、表2。2)通风后粮食品质变化状况。在通风后各项小麦指标变化控制效果显著,小麦品质保存良好,具体结果见表3。研究结果证实,机械通风能够最大限度保持粮食原有品质,提升各项指标的控制效益,改善粮食存贮效果。

4 总结

粮食保管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实施一次通风,尤其是在夏季,粮食密闭时粮堆内的呼吸作用较高,使仓内温度、湿度较大,非常容易造成粮食发霉或出现虫害。机械通风能够利用各项通风管道及器械将仓内粮食呼吸作用产生的温度及湿气排出,实现仓内的气体循环,提升储粮保管的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储粮保管中的关键,对我国粮食储藏发展进行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拯群.我国科学保粮问题之我见(二)[J].黑龙江粮食,2010(1).

[2]张来林,朱同顺,任力民,李昭,赵英杰,李建锋.浅谈粮食储藏对仓房设计的要求[J].粮食加工,2007(4).

[3]胡建初,白国强,李素娟,张震.不同胶管压条改善薄膜密闭粮仓气密效果比较[J].粮食储藏,2010(5).

[4]万拯群.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低六合一”综合储粮新技术[J].黑龙江粮食,2007(5).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