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学生走出中考复习的“高原期”

2014-07-24徐宜秋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原试题现象

徐宜秋

“高原现象”是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当“高原现象”出现时,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影响心态,影响学习,甚至失去了对考试的信心。那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克服“高原现象”并快速走进中考化学复习的良性循环呢?

1.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欠债”太多,容易遇到“高原现象”,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找出“弱点”,夯实基础。在熟悉化学教材的结构、构建起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每天进行适量的试题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解题不在于多和难而在于精,做完题后对于重点试题要学会总结:该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有什么技巧和规律?如果转换了题型、改变了已知和未知条件,应该怎样做?如此,每做一道题,不管做得正确与否都有收获,从而不断夯实基础。

2.关注说明。有些学生把化学当作“半个语文”,依赖死记硬背而陷入“高原期”,所以需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中考题有难、中、易之分,且有明确的数量分配,难题一般占10%左右,基础题和中等题占90%左右。鉴于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经常看《考试说明》。考前应该有一个复习指导思想——“回归提高”。所谓“回归提高”,就是回归到《考试说明》上来,通过《考试说明》梳理化学知识网络,熟悉题型,从而实现提高。

3.积极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有效地克服“高原现象”。眼看考试临近,不少学生一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导致紧张。这时最好能用一些方法调整心态。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按摩穴位或做一些有规律的简单动作等;碰到难于解决的问题要适时放弃,并且坚信中考试题中不会涉及(涉及的概率的确非常小);选做一些简单题,确立信心。也可利用下课的时间活动活动,主动和老师特别是同学进行沟通,彼此鼓励,相互学习,减缓心理压力,以提高学习效率。

4.错题纠错。教师要教导学生时常抽点时间,好好整理前期的试卷,结合复习重做曾经做错的题,在改错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这道题是怎么错的,还要知道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同时,在看试卷的时候,不仅仅要用眼去看,而且要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概念,总之要做到手勤、脑勤,力促自己胸有成竹、助推自己消弭“高原现象”。

5.对症学习。如果复习内容短,内容孤立,可一鼓作气,采用“整体学习法”。如果复习内容长、内在规律明显,可逐步复习,各个击破,采用“部分学习法”。这里,知识网络的构建非常有助于破解“高原现象”。如果把知识比喻为一张网,重点知识就是这张网上的纲,重点知识的抽象和概括程度较高,只有理解透彻才能对整个学科知识有系统的认识,构建出知识框架。从考试的角度看,试题多数落在重点知识上。同时,浏览近几年我市中考化学试卷,不难发现大凡特色鲜明、评价较高的优秀试题,都是与科技、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与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紧密相关的,对于这样的知识,不论是重点还是非重点都应该学习。

6.情感慰藉。处在“高原期”的学生,情绪低落,对教师的话不理不睬,似乎什么都不愿意说。其实,这些学生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愿意交流,而是担心说出心里话后,教师不能够理解和接受。有的学生刚抱怨两句“初三的生活太累了,真不想学了”,马上就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倾诉,多在情感上和行动上给予学生鼓励和关心。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每天与学生一起散散步,做做适量的运动,这样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学生睡眠,有助于克服“高原现象”。

面对化学中考的“高原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高原期”看作“缓冲期”和“调整期”,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平稳顺畅地度过这个“高原期”,最终促使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猜你喜欢

高原试题现象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